警惕“代谢症候群”引发疾病 4攻略全面防治 - 健康之初


警惕“代谢症候群”引发疾病 4攻略全面防治

核心提示:代谢症候群不是“已病”,而是“将病”,可通过改善生活形态来调节改善,年龄大于30岁的女性尤其要当心。

  代谢症候群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系列“不健康”的讯号,主要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导致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等症状的复合型生活习惯病。

  代谢症候群罹患疾病的风险

  有代谢症候群的人,未来得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与脑中风的机会分别是一般人的6倍、4倍、3倍、2倍。在某市的十大死因排行榜中,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是主要的基本成员,也代表著代谢症候群对健康威胁的严重度。

  有调查显示,在31-44岁的年龄层中,代谢症候群的发生率超过20%,而且其比例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

  造成代谢症候群的高危险因素

  1. 年龄:研究证实代谢症候群之盛行率会随著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2. 遗传因子: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者、肥胖、心血管疾病史

  3. 不良的生活型态:

  饮食型态:长期食用低纤维、高糖、高油、高盐饮食习惯的人

  运动习惯:体能活动量少的人,发生代谢症候群的比率是常活动者的 1.7到 2倍

  吸烟习惯:长期吸烟者,发生代谢症候群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1.5倍。 吸烟量愈大危险性愈大,且戒烟需一年以上才能降低其危险性。

  喝酒习惯:长期过度饮酒,易造成腹部肥胖。

  嚼槟榔:研究显示嚼槟榔会增加代谢症候群的发生。

  心理压力:压力导致内分泌失调,增加代谢症候群的发生。

  4. 其他危险因素:年龄大于30岁以上者、未婚女性、无工作、家庭经济收入低、 低教育程度、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之女性。

  预防从饮食、生活、运动、健检做起

  远离代谢症候群1-健康饮食

  ●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每天至少要吃一碗半蔬菜、雨份水果(拳头大小的一颗算一份)。

  ●控制饮食整体的总热量。

  ●饮食尽量少盐、少油、少甜。

  ●避免加工和油炸的食物。

  ●肉类尽量选择白肉和鱼肉,少一点红肉。

  ●试用香草和香辛调味料取代过多的盐。

  ●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尽量以素为主,营养圴衡。

  ●进餐时先吃蔬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远离西式的速食快餐。

  ●除了饱和脂肪外,反式脂肪酸也是健康的杀手,所以少吃油炸物及加工精致油制成的糕点。

  ●三餐定时定量,不要吃宵夜。

  ●刺激PPAR的活化,可促进身体的代谢功能,例如多吃苦瓜、红麴、绿藻、大豆蛋白和甘草等,可以活化人体的PPAR,改善代谢症候群。

  ●年长的人摄取较多的镁可以减少代谢症候群的风,例如比目鱼、杏仁、腰果、大豆、菠菜等。

  ●多吃全谷类食物,全谷类食物摄取足够者的BMI与腰臀围比较低(肥胖指标);并且血清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胰岛素值也较低,可预防第二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酒精饮料的热量应列入每日总热量需求中计算,尤其是肥胖、高三酸甘油酯及尿酸过高者更应减少或避免饮用。

  ●少喝市面贩焦的饮料,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饮用一份以上饮料的人,发生代谢症候群的机率,会比不常喝饮料的人高48%。

  ●避免喝咖啡加糖奶,研究显示咖啡也是新陈代谢症候群危险因子之一。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