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太热,每天醒来咽干、嗓子疼、咳嗽怎么办? - 健康之初


暖气太热,每天醒来咽干、嗓子疼、咳嗽怎么办?

核心提示:冬季供暖后,因为生活环境和人体干燥缺水而引起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可能会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泌尿系统及皮肤健康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进入供暖季,供暖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供暖开始后不少人开始出现咽干、嗓子痛、皮肤干、头晕、胸闷……种种症状,这些症状被人们统称为“暖气病”。

暖气病有哪些表现?

“暖气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主要是指冬季供暖后,因为生活环境和人体干燥缺水而引起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可能会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泌尿系统及皮肤健康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倦怠乏力

冬天,很多人会感到倦怠乏力,有的还伴有头痛、头晕、四肢酸痛、浑身发冷等症状,且常在气温骤降时加重,去医院又看不出来什么。这种现象一般是室内外温差过大所导致的。

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特别是在寒冷天气,室内取暖设备全开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机制紊乱,出现一系列疲劳症状。

皮肤干燥、瘙痒

在冬天,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若在温度较高的“暖气房”里待久了,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甚至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

此外,老年人因为皮肤本就缺水,再加上室内干燥,更易导致皮肤瘙痒,如果抓挠不当则会引起湿疹和感染。

尿量减少

有暖气的屋子里通常比较干燥,身体内的水分丢失较多,如果又经常忘喝水,尿量就会越来越少。

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ml~2000ml左右,如果尿量过少,就会增加患泌尿系统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鼻咽干燥

当室内空气湿度低于40%时,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呼吸道黏膜上,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等症状。此外,流感等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繁殖速度会加快,进而触发疾病。

心慌、胸闷

室内温度过高和干燥,会“抢走”人体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减慢,造成心脑血管严重缺血,甚至导致血栓形成,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缺血性中风)。

眼干

冬季户外风大物燥,室内室外的环境变化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同时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如何来预防“暖气病”?

一、常通风,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冬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摄氏度之间对人体健康会有好处。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人体会感觉比较舒适,那么怎么保持室内处于这个湿度范围呢?我们可以用加湿器来保持室内湿度,也可以用湿毛巾放在暖气片上,通过蒸发来保持室内湿度。此外,至少保持每天早晚一次的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过空气交换可以减少室内细菌、螨虫的数量,也可以让空气更新鲜。当然,雾霾天就不要开窗了。

二、注意饮食,多补水

在寒冷季节供暖期间,应尽量多喝开水,保持每天2000ml左右。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胡萝卜、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动物肝脏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防止皮肤干燥瘙痒。

三、适当运动

体育锻炼必不可少,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一般可以选择慢跑、骑自行车等。

四、冬天少洗澡

每周一两次即可,洗澡时少用肥皂。洗完澡用一些含油脂比较多的护肤品来保持皮肤水分。

温馨提示:

①加湿器不宜长时间开启。加湿器是通过将里面的水雾化传播到空气中,以起到湿润空气作用的,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室内干燥,但一旦温度、湿度适宜,飘浮在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就会快速生长、繁殖,抵抗力相对较弱的老人、儿童等人群吸入细菌后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②出入家门注意增减衣物。供暖期间,室内外温差加大,因此,一旦离开有暖气的环境,一定要注意及时根据温度变化多穿衣服。人体较为适宜的温度是16℃—20℃,以18℃最为理想。所以从暖气屋进出时,应该先让身体适应即将接触到的温度。

“暖气病”还达不到疾病的高度,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其主要原因是机体缺水,每天要坚持科学饮水。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