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牙痈是什么? - 健康之初


中医中的牙痈是什么?

核心提示:口腔诸疾,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牙痈是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组织中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牙龈处的痈肿,牙龈疼痛、肿胀、溢脓。

发病原理:牙周炎中、晚期,脓肿治疗不及时、不彻底。

治则:止痛、防止感染扩散以及使脓液引流。

脓肿初期脓液尚未形成前,可清除大块牙石,冲洗牙周袋,将防腐收敛药或抗菌药置入牙周袋内,必要时全身给予抗生素或支持疗法。

当脓液形成,出现波动时,可根据脓肿的部位及表面粘膜的厚薄,选择从牙周袋内或牙龈表面引流。

切开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脓腔,然后敷抗菌防腐药物。

dam_6269.jpg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用药以洁治和牙周手术、脓肿切除术为主。

药物以抗菌防腐药物盐水、氯几定溶液等含漱为主。

中医观点:

口腔诸疾,与内脏有密切关系。口为脾之外窍, 舌为心之苗, 肾主骨、齿乃骨之余, 胃经食道、咽直通口齿, 肝经支脉环唇内, 其经脉络于舌本。口腔疾病虽与各脏腑皆相关, 但似与脾、胃、 肝、肠的关系最为密切; 虽是局部病变, 需要根据兼见症候从整体着手辨证论治,多数经脉均循行于口腔。因此,在中医看来,口腔疾病绝非局部的病变, 其治疗最能体现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的整体观。

牙痈, 即牙龈脓肿,叶天士提出治当清热凉血、宣通络痹。

异病同治,在西医看, 齿龈炎和浅表性胃炎是两种不同的病;但在重视整体的中医却可以看成是牙痈属于胃火上蒸, 致牙龈气血壅滞不通, 聚而作肿, 掀热疼痛。清胃泻火为主, 配合理气和胃之品效佳。

中医通过牙痈的表证联系到脏腑的疾病,对于胃部疾病未病先防很好的作用。

中药优势:

治疗途径较多,外敷、中药、针灸等均可治疗,无须开刀,感染风险小、痛苦少。

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时机难以把握,过早地切开引流会造成创口流血过多和疼痛而且后期使用药物含漱造成的痛苦较大,还有食物引发感染的风险。而中医多为保守治疗,整体辩证,由表及里,从内向外治疗,提高疗效,并且能有效解决隐患,防止再发。

论文:蒋健,口腔诸疾治验举隅,浙江中医杂质2008年11月第43卷11期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