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该如何诊断、治疗?
慢阻肺作为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不过,慢阻肺并非不治之症,是可以有效治疗的。那么,慢阻肺是如何诊断、治疗的呢?
慢阻肺,该如何诊断
慢阻肺的症状主要是胸闷、气促、咳嗽以及咳痰等,与哮喘、肺纤维化等其他肺部疾病的症状相似,不具有特异性,因而经常被忽视或者误诊。如果发现不及时,慢阻肺患者被延误治疗的话,会更加难治疗,治疗的费用和时间也会增加。因此,及时正确诊断早期慢阻肺是十分关键的。
(1)症状与病史
在临床上,除了观察患者的症状,患者有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病史、慢阻肺家族史等也是诊断慢阻肺的重要依据。不过,患者的症状和家族史、疾病史等都只是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才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2)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主要是检测检查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 的比值是否小于0.70。其中FEV1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是用力肺活量,两者的比值如果小于0.70,那么说明被检查者确实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这是诊断慢阻肺的关键指标。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确诊慢阻肺,又该如何治疗呢?
慢阻肺有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之分,针对不同阶段的慢阻肺,其治疗方案也是有所差异的。
(1)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首选沙丁胺醇等短效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SABA),并可联合使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之后的维持治疗首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在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时,需在医生评估之后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则常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以及抗炎药物。一方面,使用长效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LABA),长效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等支气管扩张药物来改善肺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短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来抑制肺部炎症,减少肺炎、支气管感染的疾病的出现,降低慢阻肺急性发作的可能。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2)个性化治疗
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还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比如,对于合并有低血氧症的慢阻肺患者还需要长期氧疗;对于严重的肺气肿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或纤支镜介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