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 健康之初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核心提示:正常人的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构成,但在各种理化因素炎症、梗阻慢性刺激下,局部粘膜组织演变成腺上皮,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好发,常被误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据最新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若不及时处理,约4%的患者几年后演变为膀胱癌。

  正常人的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构成,但在各种理化因素炎症、梗阻慢性刺激下,局部粘膜组织演变成腺上皮,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好发,常被误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据最新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若不及时处理,约4%的患者几年后演变为膀胱癌。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是电汽化手术加膀胱药物灌注。

  对腺性膀胱的治疗近年有文献介绍多种方法:有经尿道电灼,电切,有抗癌药序贯膀胱灌注等均获一定疗效。

  治疗原则:

  均首先清除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然后根据病变类型,部位及范围采取相应治疗。在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的前提下,经尿道电灼,电切气化加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腺性膀胱炎易复发,采用电汽化手术对患者创伤轻,可反复操作,可作为腺性膀胱炎首选治疗方法。但对电汽化手术的时机应该严加掌握,最好在感染得到较好控制后进行,以免电汽化手术后使感染不易控制,我们的经验是在尿常规正常后电汽化手术较为安全,有效,不易复发。

  膀胱内灌注药物与膀胱肿瘤应用药物基本相同,分两类:一类化学性毒性药物(羟基喜树碱, 丝裂霉素为代表),可直接破坏DNA,干扰DNA复制,主要作用S期,对G0期无作用,从而可抑制异常膀胱粘膜的非正常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等;另一类为免疫抑制剂如白介素-2,卡介苗,干扰素等,可通过激发全身免疫反应和局部反应来预防病变复发。

  在已有文献表明,经统计学检验,丝裂霉素与白介素-2疗效无明显差异。在本组4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中,存在梗阻,结石,血尿,及不同病变部位的差异,在TUR后分别采用丝裂霉素组,白介素-2组,羟基喜树碱组进行膀胱灌注,及单纯生理盐水对照组的疗效比较,还有待病例数的增多,多中心,以及采用随机对照(RCT),循征医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以得出不同药物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

  使腺性膀胱炎在有效的TUR后,使用有效的药物膀胱灌注,进一步降低腺性膀胱炎的复发,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目前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治疗方法是经尿道电切镜下病变组织电灼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如经上述治疗仍无好转,出院后应每周回院给予药物膀胱灌注治疗一次,共6-8周。

  中医治疗

  中医对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以扶正祛邪、解毒消炎为主。常用的药物为:党参、太子参、黄精、熟地、山茱萸、何首乌、山药、当归、枸杞子、益智仁、菟丝子、茯苓、土茯苓、半支莲、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等,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效果。

  腺性膀胱炎易复发,因此定期复查很重要,一般在第一年内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以后每6个月复查1次,应持续2-3年左右,以便及时发现可疑病变及早处理。

    健康之初(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