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加爱心让父母远离痴呆
近日,英国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英国人对老年性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的担忧超过了他们对癌症的担忧,因为全球每7 秒钟就新增1 名老年痴呆患者。在我国,老年痴呆的患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高达5.6%,即每20 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人患老年性痴呆,到了85 岁以上,可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患老年痴呆症。为此,专家呼吁老年痴呆症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并建议做儿女的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父母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给父母多一份关爱,让他们远离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往往从“老糊涂”开始
今年66 岁的赵大妈,五年前开始有些记性不好,时常想不起自家的钥匙、钞票放在什么地方,四处寻找后,如若找不到就会对着老伴发脾气,以为是老伴“偷”了自己的东西。但说来也怪,虽然赵大妈记忆力越来越差,但是内心深处却总能记住年轻时的事情,茶余饭后总拉着老伴讲一些年轻时的往事,为此,家人很是不解,不知道老人的这种“糊涂”现象是人老了的正常信号,还是传说中的“老年痴呆症”。
“现在的事记不住,以前的事忘不了,其实这是老年痴呆症认知功能减退的表现,也是老年痴呆症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郭东梅表示,老年痴呆症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近记忆力减退,也就是说最近发生的事情往往记不住,但对过去的事情尚存记忆。此外,随着记忆力减退,老年性痴呆症的早期还会伴随下列症状:如语言交流能力下降、重复语言、精神行为异常、生活工作能力下降等。例如老人过去待人接物很有礼貌,患老年痴呆症后会变得粗暴、冷漠、刻薄;过去讲究整洁,患病后会衣冠不整,随处乱扔东西;或者表现某些怪异行为,如家境富裕,却从垃圾堆捡拾废品藏在家里,也有的老年痴呆症早期出现人格改变。如果家中有上述情形的老人,建议家人最好陪老人去医院做一些相关的筛查,以确认是否患有老年痴呆症。
细心关爱胜于吃药
“老年痴呆症并非无可救药,虽然目前尚难治愈,但早发现、早干预能够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家属的细心照料和日常护理对于痴呆患者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比药物有效。”郭冬梅指出,老年痴呆症早中期虽然认知功能有所下降,但基本的情感、尊严并没有丧失殆尽,所以家属和看护者在日常照料时需要尊重患者,尽量使用温和的语气多与老人沟通,有些时候老人出现行为问题,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症状”,也不是病情恶化的标志,而只是老人对外界的一种反应或者是对自己需要的一种表达。
另外,家人还应常鼓励老人多参加社交活动和培养娱乐爱好。在平时的日常护理上,一定要注意防走失、防摔倒。建议家人在老人的手腕上戴上写有电话号码或者其他联系方式的手圈,以防老人走失。老年痴呆症患者由于反应迟钝、走路不是很稳,应谨防摔跤,以免造成骨折。家人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频繁地给老人更换居住环境,因为一些痴呆病人对以前固定位置上的东西记得特别清楚,一旦换了环境或改变东西的固有位置,他们会认为这个环境不是自己的居所而引发精神症状。
此外,智能训练也有利于延缓老年性痴呆症的进程,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进行智能训练的项目很多,如搭积木、练书法、练拼图,这些对患者的大脑思维都很有帮助;还可以让患者每天做一些数独游戏,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强化记忆,对大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家人可以每天给患者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擦擦桌子、扫扫地、摆摆碗筷,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活动,对患者而言无形中是一种强化训练,从而起到延缓老年性痴呆症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