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风热头痛病有妙招 - 健康之初


中医治疗风热头痛病有妙招

核心提示: 症侯:风热之邪,入侵机体,上扰清空。症见头痛发胀,时感灼痛,遇热而增重。甚则头痛如裂。恶风发热,面目俱赤,咽干口渴,便秘溲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浮数。

  症侯:风热之邪,入侵机体,上扰清空。症见头痛发胀,时感灼痛,遇热而增重。甚则头痛如裂。恶风发热,面目俱赤,咽干口渴,便秘溲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宣散止痛。

  盛夏容易患风热头痛,预防是关键,简单介绍几种生活中的小细节,有助于轻松预防。

  通:早晨起床后,及时打开窗户,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洗:早上用冷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泡脚,长期坚持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抵抗力

  动:每天晨起后,适当慢跑一刻钟,做早操,增强体质,增加机体免疫力。

  漱:每天坚持早晚用淡盐水和茶水漱口,可杀灭口腔中感冒病毒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穿:根据时令气候和天气预报及时添加衣服,不可硬撑。

  闻:夏季准备一瓶陈醋或白酒,经常打开盖子闻闻,可提神醒脑,有效的预防风热头痛

  饮:晚上睡觉前多饮热水,用生姜片泡茶喝,对防止风热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熏:把陈醋加热,关上门窗,每隔两周熏一次,可有效的杀灭风热头痛病毒和微生物

  风热头痛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治疗:

  治则:疏风清热,宣散止痛。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

  川芎20克 白芷15克 石膏30克(先煎)

  黄苓15克 菊花12克 银花12克 蝉蜕10克

  桑叶10克 牛子10克 薄荷8克 甘草3克

  方解:本方出自《医宗金鉴》卷四十三,头晕头痛治方。其它书亦有载记。该方能治风热头痛。只是加减有异。笔者体会,本方如能适当加减,确有很好疗效。方中川芎、白芷(见风寒头痛)、石膏清热泻火,凉而能散,为热症头疼常用之品,也是治疗温热病的主药。黄芩清热泻火,对火热头痛甚效,现代研究,本品能清热镇静,抗菌利尿,为治疗热症要药,无论虚热实热均可用之。菊花有疏风散热之功,甘寒清润之效,如适当配伍,可治一切头痛目赤。银花性寒,清温解毒,又可宣散风热,是治温热病之要品,配黄芩、菊花更效。蝉蜕熄风解痉,疏散风热。桑叶甘寒清润,疏风清热,宣散肌表之邪。牛子发散风热,宣肺透邪,常用于风热感冒引起之头痛、咽痛。薄荷、甘草、治风寒头痛。

  加减:

  1、头重如裹,舌苔黄腻而厚者,为风热挟湿,加霍香、佩兰各8克。

  2、热势重者加桅子10克,葛根10克,连翘10克,清解火热。

  3、口渴咽干者加石斛10克、芦根10克,清热生津。

  4、便秘者加大黄8克,通便泄热。

  二、偏方:

  元参10克(切片) 菊花20克 桑叶15克 芦根20克

  甘草12克 茉莉花茶10克混合后开水浸泡当茶饮用,三日用完。

  三、针灸疗法:

  风池 太阳 大椎 外关 曲池 列缺 中商。

  方义: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能疏风、清热、止痛,少阳为枢机,用此穴还可转输热邪外出。太阳、大椎见风寒头痛,但大椎在此处需要刺破放血,以起泄热止痛之效。列缺为四大总穴,别走阳明经,用在此处除治头痛外还可清热泻火。外关为三焦经络穴,通阳维和阴维脉,能祛邪出表,又疏解三焦之壅滞,从而对风热头疼起较好之疗效。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中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中部,距指甲一分许取之。(经验穴),此穴放血,清热解毒,止头痛效果甚好。

  针灸操作:上述七穴分为两组。风池、太阳、大椎为一组。列缺、外关、曲池、中商为一组。每日一组交替应用,病重时也可上下午交替应用。中商,大椎用三棱针刺破放血。(挤出几点即可),隔一日可放一次,其它穴位留针10-15分钟,出针时摇大针孔迅速出针不按针孔,可泄热外出。

    健康之初(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