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新解
“病从口入”是人们耳熟能详之词,在传染病流行之时,许多传染病不是经呼吸道传播便是经消化道传染,即使在平时,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就会拉肚子已成常识,所以总结一句“病从口入”以警世人,简洁明了。
随着传染病的被控制及环境卫生的改善,以往曾经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伤寒、霍乱已经很好地控制,食物中毒乃至蛔虫症也已很少发生,但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癌症成了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痛定思痛,查查原因,发现现在的许多疾病竟然都与生活行为相关,而其中又以吃为最重要。
人应该怎么吃?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人们并没有认真研究过,因为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生产力有限,能够提供给人们的食品并不丰富,对于许多人来说,有吃的就已经很好了,所谓“饥不择食”嘛!当然也有吃到“朱门酒肉臭”的,也有提到“高梁厚味反伤脾胃”或是“脑满肠肥,百病丛生”的,但终究是极少数人的事,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食品极大地丰富起来。饮食过量又缺少体力活动,收入大于支出,由食物转化的能量大大过剩,过剩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在人体内存起来,于是形成肥胖。
“胖就胖点吧”,我们中国人历来并不太反感肥胖。因为几千年来能够胖起来的人都是能够多吃少动的人,即所谓“有福之人”,所以便把肥胖称为“福相”。但是如果胖到路也走不动,楼也上不了,那就是病了,这病就是肥胖症。肥胖症也许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路走不动可以乘汽车、楼上不了可以坐电梯。问题是人胖了就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也不正常了。血脂不正常就容易动脉硬化。高血压是指血液流动时对血管的压力,高血压病影响的也是血管;而糖尿病呢,有人直言糖尿病就是血管病,它损伤了眼部的血管,视网膜发生病变;它影响了下肢的血管,足便坏疽;影响到心脏和脑的血管便威胁人的生命。所以肥胖成了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当然脂肪代谢的紊乱还有利于形成脂肪肝、胆结石甚至大肠癌的发生,连乳腺癌也多见于肥胖的妇女。胰腺癌和前列腺癌也很可能与高脂肪饮食有关。肥胖导致体重增加,还是腰椎病、膝关节病乃至平足与跟骨骨刺的原因,因为体重大,这些承重的骨骼受不了了嘛!
说到吃,也还不只是吃得发胖带来一系列毛病的事。以前我国人民进食不新鲜的蔬菜多,这些不新鲜的蔬菜多含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以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所以我国的食管癌、胃癌的发病率甚高。东南沿海一带气候温暖潮湿,粮食容易霉变,霉菌之中有一种叫作黄曲霉的,它的毒素能引发肝癌。在一些沟水塘水中有藻类物质生长,有些藻类物质的毒素也是致癌、促癌物质,长年饮用这种不洁水的人,肝癌发生率高。我国南方鼻咽癌的发病率高,认为是与多吃咸鱼和鱼露有关。总而言之,癌的病因与生活行为相关的十居其八,而生活行为之中,吃又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当然,“吃”还包括吃药,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毒性,用药不当也能致病,口服雌激素原是为了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不料却增加子宫内膜癌,用龙胆泻肝丸减肥,却减出了肾脏病。“是药三分毒”,还真得当心。
所以今日之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卫生改善,“病从口入”已经不仅是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问题了。大量的被俗称为“富贵病”的病,其实也绝大多数是“病从口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