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梗 通心络或成“救心药” - 健康之初


防治心梗 通心络或成“救心药”

核心提示: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主持“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研究却显示,通心络可有效防治心梗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放入支架或溶栓治疗是目前医学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标准”,可是,从临床上看,急性心肌梗死经过放支架或溶栓治疗后,却有37%的患者心肌并没有恢复有效血流灌注,严重可致死亡,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代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主持“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研究却显示,通心络可有效防治心梗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

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吴伟康教授

  37%的患者心肌治疗后没有恢复有效血流灌注

  目前治疗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狭窄为中心展开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仅是冠心病的一个机制,为此,欧洲心脏病学会新近发布的冠心病诊断治疗指南,不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还包括微血管障碍和冠脉痉挛,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冠心病治疗的“三大障碍”。而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心肌无再流”,即急性心肌梗死经过放支架或溶栓治疗后,有37%的患者心肌并没有恢复有效血流灌注,这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代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杨跃进教授表示,该如何解决,我们在中药上取得了进展,在采用国际上公认的研究方法,先期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近年针对冠心病病人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试验,结果证实,通心络胶囊可通过保护微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达到改善冠脉微循环的作用,用于病人可有效防治心梗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缩小无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长期服用疗效确切。该研究为解决心肌无再流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全面的思路和策略,“对于30岁以上的‘三高’人群可提早服用通心络,还可有效预防。”

  据悉,该研究成果在国际生理学权威期刊发表,被被《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 Res.)等心血管领域高影响因子杂志引用,并高度评价解决了冠心病微循环障碍的国际难题。

  “过劳”+天冷,给心梗带来隐患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吴伟康教授提醒,近期,广州气温升降频繁,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要额外小心。吴伟康介绍,统计显示,在冬季,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寒冷刺激,易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持续闭塞,或挤压斑块使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气温变化过大时因注意保暖,若有不适需尽早就医。

  此外,疲劳也是一个“隐藏”的杀手,尤其是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者,或者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因素、吸烟等),吴伟康建议,更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诱发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