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 健康之初


脂肪酸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核心提示:植物油的饱和脂肪酸越少越好,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越多越好,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适中才好;以此衡量植物油,菜籽油最好。

  人们常拿自来水管比喻血管:水中的污物集聚到水管壁上,水管就狭窄了;同理,胆固醇、甘油三酯积聚到血管壁上,形成斑块,血管就狭窄了。这个比喻通俗易懂,但是不够准确。

  试想:血液是流动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怎么能积聚到血管壁上而不被冲走呢?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血管壁有膜,胆固醇、甘油三酯穿透这层膜,积聚在膜之下,不被冲走,把膜顶起来,鼓成一个包,黄色的,小米粥样,所以叫粥样斑块。膜之所以被穿透,是因为膜受损。受损后,膜的细胞变形,细胞的间隙加大,于是就容易被穿透。膜之所以受损,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湍流和漩涡之力。血管里的血流也像河道里的水流一样,遵从流体动力学原理。河道变窄,河道分岔,水流都会加快,形成湍流和漩涡;湍流和漩涡,会形成与河岸垂直的力,冲刷河岸,使河岸受损。同理,血管由粗变细,血管分岔,湍流和漩涡的力,就冲刷血管壁,使血管壁内膜细胞变形,细胞的间隙加大,胆固醇、甘油三酯就穿透了血管壁的膜。心脏的冠状动脉、脖子上的颈动脉,都是由粗变细并分岔,所以容易形成粥样斑块,进而发生冠心病和脑中风。

  胆固醇合成需要一种酶,而饱和脂肪酸可以使种酶的活性增强。甘油三酯是一个甘油和三个饱和脂肪酸相结合。所以说,饱和脂肪酸也可以增加胆固醇、甘油三酯。

  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血液里和蛋白质相结合,叫脂蛋白。脂蛋白呈颗粒状,很小很小,纳米级的。脂蛋白含25%蛋白质,叫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含50%蛋白质,叫高密度脂蛋白。密度和比重含义相近。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都与胆固醇结合,分别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拉着胆固醇在血管里流动,遇到某处血管内膜受损,它并不能钻进去,只有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才能拉着胆固醇钻进去,越积越多,就形成粥样斑块。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既与血管里游离的胆固醇结合,也钻进血管内膜与粥样斑块的胆固醇结合,然后把它们拉到肝脏。肝脏利用胆固醇生产胆汁(胆酸),从而消耗掉胆固醇。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其实,胆固醇并无好坏,是脂蛋白有好坏。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都受脂肪酸影响

  低密度脂蛋白越少越好。但是低密度脂蛋白里的饱和脂肪酸,可以抵抗低密度脂蛋白被分解吸收。也就是说,饱和脂肪酸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而低密度脂蛋白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则反之。油酸的第二个好作用是帮助低密度脂蛋白抗氧化,不氧化就不形成斑块。

  高密度脂蛋白越多越好。但是高密度脂蛋白里的油酸、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若比例失调,会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运输胆固醇的能力。油酸过多,影响就小;亚油酸过多,则影响就大。所以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也降低好胆固醇”的说法。

  本篇谈的生理代谢,复杂艰涩,难以卒读。就记住这几句话吧:植物油的饱和脂肪酸越少越好,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越多越好,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适中才好;以此衡量植物油,菜籽油最好。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