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老人腹痛或是“肠中风” - 健康之初


心血管病老人腹痛或是“肠中风”

核心提示:提起中风,大多数人会想到脑中风。其实,中风只是一种血管或血液病变的症状概括,它不仅可以发生在脑部,也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其它部位。心血管病人若出现长期的腹部绞痛或便血,则需警惕是否发生了肠中风。

  中风一般是骤发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这是常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人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中风的原因,归结于动脉损害或是血液病变,这就提示中风不仅可以发生在脑部,也可以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如眼部、肠道等。心血管病人要防止中风,关键是要保护好血管。

  肠中风如何发生?

  肠中风又称缺血性肠炎,一般生在结肠,多为急性,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是主要的发病对象,尤以男性较多发。

  一到夏季,人血液的黏稠度就升高,而患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还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腹腔内大血管的血管壁弹性降低,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脱落,随血液流到肠道时发生堵塞,就会导致小肠、结肠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如不及时抢救,可能发生急性肠坏死、缺血性休克等。

(心血管病老人需警惕肠中风)


  饭后持续饱胀是肠中风先兆

  急性腹痛和便血是肠中风的主要表现,又以腹痛较为明显。这里的腹痛,多是指剧烈的腹部绞痛,痛感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散在。而便血一般在发作后24小时之内出现,多呈鲜红或暗红色。这种腹痛和便血有时可自行缓解,但也可能反复发作,另外还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肠中风听上去很严重,但发作前是有一些征兆可以提醒人们注意的,如饭后常有持续一两个小时的饱胀感,上腹不适或隐隐作痛等,这些不适感在食用过多高脂食物或饱食后较为明显。

  心血管病人需控制动脉硬化

  肠中风重在预防,发病后也需及早治疗。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血管,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平日最好少吃动物性脂肪,每日起床后、午睡前和晚睡前喝一杯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在炎热的天气最好减少外出。同时,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做好血液监测。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