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疗法
李先生 男 54岁
主诉:反复呼吸困难,伴咳嗽咯痰6余年,
现病史:患者自1997年初因在打石场居住半年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咯大量白色泡沫痰,无臭,日轻夜重,症状反复出现。曾接受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效果不理想。近日因呼吸困难加重而就诊,就诊时症见:张口呼吸,强迫端坐体位,两肩高耸,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喉中发出阵阵哮鸣音,胸闷,紫绀。
查体:T36.9℃,P90次/分,R24次/分,BP120/75mmHg
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较消瘦,强迫端坐体位,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唇轻度紫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对称,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咽部无充血,扁桃腺不肿大。器官居中,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桶形,呼吸急促,肋间隙增宽,语颤对称性减弱,两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
专家:哮喘控制 你也行!
诊断: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哮喘
中医诊断:哮病(痰哮)
鉴别诊断:1、心源性哮喘 多见于老年人,大多由左心衰竭引起,常见病因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二尖瓣狭窄等,小儿风湿性心脏病所致二尖瓣狭窄和闭锁不全,发生左心衰竭时亦可出现。发作时的临床表现与哮喘急性发作相似,以夜间阵发性多见。不能平卧,常可咳出大量稀薄或泡沫样血性痰,肺底可闻细湿罗音,心脏向左扩大,有瓣膜杂音,严重患儿还可出现奔马律、心律紊乱等,一般不难鉴别。 此外,小儿支气管哮喘还需与先天性喉喘鸣,咽后壁脓肿,胃食道反流等相鉴别。
2、 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一部分病例的临床表现与哮喘病基本相似,主要鉴别点为痰液内嗜酸细胞极多,末梢血中嗜酸细胞计数可超过10%或更多,X线胸片显示云雾状阴影,呈游走样。患儿有明确的寄生虫病史,用海群生、氯喹等药物治疗有效。
3、支气管淋巴结核 本病可引起顽固性咳嗽及哮喘样呼气困难,但无显著的阵发现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胸片显示肺门有结节性致密阴影,其周围可见浸润。个别患儿肿大淋巴结可压迫气管或其内有干酪性变,溃破后进入气管时可引起较严重的哮喘症状及呼吸困难。
发病原因:1.吸入物 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4.气候改变 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