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能杀死哪些癌的癌细胞? - 健康之初


病毒能杀死哪些癌的癌细胞?

核心提示: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癌症患者的福音来啦,从广州中山大学获悉,该校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全球癌症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现有的治疗手段远远未能满足临床需求。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发现,M1病毒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

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可杀灭癌细胞

  原发性肝癌:预后差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常见的癌前病变。此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华支睾吸虫感染等也与癌变有关。病理学上肝癌可分为巨块型、多发结节型、弥漫型等,可单发或多发。肝癌预后差,自然生存期不超过3~6个月,但早期诊断或经过积极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

  结肠癌以40岁~50岁年龄高发

  结肠癌是指结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

  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病原因与遗传、结肠腺瘤、息肉病、慢性炎症性病变、少纤维、高脂肪饮食习惯等有一定关系。结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大多已到了中晚期,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结肠癌就是这样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可怕杀手。

  膀胱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膀胱癌是指膀胱内细胞的恶性过度生长。最常见的过度生长位于膀胱腔内,也就是膀胱的粘膜上皮。人体内,空腔脏器的表面通常由上皮细胞构成。例如你的脸颊内侧,胃,肠子,胆囊,也包括膀胱均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的。每个脏器都有它自己的一类上皮细胞。膀胱的粘膜上皮细胞称作尿路上皮细胞,由它生成的癌就称作尿路上皮癌,占到了所有膀胱癌的90%-95%,是最常见的一类膀胱癌。

  广泛地讲,膀胱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原发癌和转移癌。原发性膀胱癌起源于膀胱本身,转移癌来源于其它器官,只是癌细胞扩散到了膀胱,一般通过血流、淋巴系统或者直接从邻近器官侵袭到膀胱,如前列腺、直肠、子宫颈。

  黑色素瘤为高度恶性肿瘤

  黑色素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发展迅速,当妊娠时发展更快,若受外伤,例如作不彻底切除或切取活检,可迅剂出现卫星结节及转移,故应作广泛切除治疗,手术治疗为局部扩大切除,如截跖(指)或小截肢,4-6周后行区域淋巴结清早,对较晚期或估计切除难达根治者,可进行免疫治疗或冷冻治疗,争取局部控制后再作手术治疗。免疫治疗为卡介苗或白介素及干扰素治疗。

    看了以上简单的介绍,应该对几大癌症有所了解,希望科研人员能研究出更多对抗癌细胞的好办法。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