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预防感冒的这几招你Get了吗? - 健康之初


气温骤降,预防感冒的这几招你Get了吗?

核心提示:感冒是由病毒侵犯口鼻咽喉等上呼吸道粘膜引起急性炎性反应的一种病变。其表现特征为起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烧、身体不适等症状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故有四季感冒之称),具体包括轻型普通感冒与重型流行性感冒。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进入秋季以来,气温极不稳定,忽高忽低,有时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人们不能及时适应,感冒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此时感冒患者不易痊愈,病情易反复。如何预防感冒便成为当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正确认识感冒

感冒是由病毒侵犯口鼻咽喉等上呼吸道粘膜引起急性炎性反应的一种病变。其表现特征为起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烧、身体不适等症状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故有四季感冒之称),具体包括轻型普通感冒与重型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易于换季时发病,但流行性感冒则在气候严重反常时易发病,并呈区域的流行性。 

本病病程多为7天,最多2周,可自行痊愈(但过程之艰难只有自己知道),但正确服药可缩短至3天,严重者也可并发高热、神昏惊厥,病久不愈者,可续发生慢性咳嗽、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心肌炎、肾炎等多种疾病,也有许多疾病因感冒而引发、加剧,甚至死亡。

中医称感冒为“伤风”,是指外感六淫邪气或时行疫毒侵袭人体而引起肺卫功能失调的一种外感疾病,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体质的差异,感冒也有夹寒、夹热、夹湿、夹暑、夹燥的区别,具体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燥感冒、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

感冒作为一种外感疾病,与饮食起居失宜、体质因素、情志失调等多种因素相关,如宋代严用和所言:“或因喜怒,或因忧思,或因惊恐,或饮食不节,或劳役过伤,遂致真气先虚,荣卫失度,腠理空疏,邪气乘虚而入”,人体正气不足而易受外邪,发为感冒。 

预防方法

空气流通

早晨起床后,及时打开窗户,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

秋冬季节干燥的空气会让呼吸道感到不适,在床边或沙发边放置加湿器,可以让你呼吸更顺畅。使用前,最好彻底清洗一下,以免病毒通过其散播。

适度锻炼

天气凉快之后,随着体感舒适度的提高,运动的人也多了起来。登山、步行、打太极都是耐寒锻炼的项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规律作息

夏季天气热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延续到秋季,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在季节交替期要保持作息规律和生活节律,早点上床睡觉,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同时多喝水。 

均衡营养

天气转凉后,人们会食欲大增,在干燥季节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很好,如银耳、梨、藕、葡萄、苹果等,少吃辛辣食物,适当“贴膘秋”。

早晚加衣

孕妇,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需“春捂秋冻”之人,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带一件外套。在秋装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舒适、防护和保健等多方面因素。

平时多喝水

秋高气爽,体内的水分容易流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保证身体的水分充足,不要让身体脱水,特别是感冒之后一定要多饮水,多喝水能有利于身体排毒,预防感冒。要保持饮水量,然而不要一次大量饮水,应间断性喝水。一次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超过300毫升,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喝,不要接连着喝,这样对肾的负担太大。一天的饮水量要在2000毫升左右。

用热水泡脚

天冷时人的四肢末端较冷,每晚用40-50℃的水泡脚15分钟。泡脚时水要没过脚面,水凉了可再加入热水,使人对温度能慢慢适应,不应一次倒入太烫的水,以免造成低温烫伤。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