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猝死? - 健康之初


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猝死?

核心提示:猝死近年来发病率增加且趋于年轻化。我国每年猝死的人数已由10多年前的54.5万人上升到100万左右,其中有65%的猝死患者发生在疾病发作的10min左右。

 

猝死近年来发病率增加且趋于年轻化。我国每年猝死的人数已由10多年前的54.5万人上升到100万左右,其中有65%的猝死患者发生在疾病发作的10min左右。

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猝死是指猝不及防,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以急性症状开始1h内发生的突然死亡,约80%的猝死为心源性猝死。猝死的发生,不论对家庭或社会来说,都是一场悲剧,医学界对此关注程度一直很高。

猝死有哪些危险因素?

猝死发病年龄提前,18~59岁占猝死病例组总数的53.13%。时代的快速发展,中青年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现在的年轻人经常吃快餐,容易导致三高;上班久坐不运动,上下班乘用私家车,走路锻炼机会减少;经常加班熬夜;玩电脑、看电视、玩手机时间过长,以上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猝死的低龄化。

发生猝死的患者中65.63%有心血管病史,且心血管相关疾病发生猝死的危险是无心血管病史的6.788倍。心源性猝死大多是由心律失常引起,具有突然发病、病死率较高的特点,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对于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和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长期按时服用药物及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进一步减少猝死发生的风险。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下,会增加猝死的风险。高强度工作后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是正常工作的24.441倍。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人们身体、精神不堪重负,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发生过劳死。

猝死.jpg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自主神经失衡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的关系,生活模式改变和心理压力的增加是心脏病乃至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诱因。

饮酒过后的人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是未饮酒者的7.639倍。饮酒过后,酒精吸收入血,强烈刺激血管内壁,使血压升高,这会使已经硬化的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饮酒后患者意识往往不清,容易嗜睡,出现打鼾,本来有呼吸暂停的患者,喝了酒以后会更严重。呼吸暂停会导致各个器官缺氧,对身体危害极大,甚至发生猝死。

情绪激动是猝死的危险因素,是无情绪起伏的3.738倍。因此,平时要保持乐观开朗、心胸豁达的良好心态,避免各种不良精神刺激,特别是避免暴怒,防止过度悲伤。加强对冠心病患者以及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指导意义重大,医护人员在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沟通时,要鼓励患者战胜困难,培养良好的心态,同时请家属配合。

寒冷的冬季,猝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北方冬季气温低,寒冷会刺激血管和心脏,引起动脉收缩,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缺血加剧,甚至发生猝死。另外冬季气候干燥,如果饮水减少,就会使血黏度增加,血流减慢,从而发生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因此冬季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要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异常天气时,如大风降温和下雪天、寒潮来临时,中老年人不宜外出锻炼。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