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他汀15年,肌痛不止,最终肾衰竭死亡?他汀不可不知的副作用!
69岁的宋姨,年轻时一直生活在农村,做了很多体力活,体态偏胖,结果在54岁时就查出了高血脂。就在那一年,儿子把她接到城市里给看孩子。由于楼下就是药店,这给宋姨吃药带来了便利。
一边吃药,一边看孩子,结果经常出现肌痛、肌无力的症状。宋姨没往别处想,因为天天抱孩子,手臂就容易酸疼乏力。随着孩子的长大、上学,宋姨终于解放出来,但没想到肌痛仍然存在。于是就去医院检查体检。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这一查不要紧,宋姨才知道这是她吃药的副作用,并且医生告诉她,其实肝脏也有损害。可没想到的是,宋姨不久就突发肾衰竭死亡了。
肌痛不止是如何发生的?
对于高血脂,首选的药物就是他汀。他汀类药物因其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内皮功能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已作为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一线用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宋姨吃的是阿托伐他汀钙。他汀类药物引起肌肉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肌痛、肌炎或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是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潜在危及生命的肌病,肌肉分解后肌红蛋白释放进入血循环,常与血清肌酸酐升高和肌红蛋白尿相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宋姨长期出现肌痛,但仍置之不理,最终也突发了肾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实在可悲。
肌病的损伤中,肌痛最为常见。在临床试验中他汀类药物肌痛的发生率为小于5%,而实际临床中则高于9%,甚至可以达到20%。患者表现出肌肉疼痛、痉挛、无力等症状。
如何应对?
预防他汀类药物引起肌肉损害的方法就是使用低剂量他汀,来治疗血脂异常。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其发生肌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所以这类人最好在用药前检测肌酸磷酸激酶(CK),并且在治疗期间要定期监测。一旦发生或怀疑肌肉损害时,应立即停止他汀类药物治疗。
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正常,停药后一般可自行缓解。使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这种风险会更低。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除了肌病外,他汀类药物还容易引发神经系统、肝脏等的损害。
一、神经毒性
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神经毒性也逐渐被大家所发同。他汀类药物可引发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眩晕、头痛、失眠、精神涣散、记忆力衰退等。他汀类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还可能表现为认知障碍,多数为轻度可逆性影响,并且发病群体呈现出高龄化的特征。
二、肝损害
所有他汀类药物都能产生肝毒性,并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他汀类药物引起转氨酶轻度升高 (小于正常上限 3 倍)的发生率是20%!使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时,转氨酶明显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的发生率小于1%,所以常规剂量下,风险很小。
即便出现肝损伤,也大都出现在使用他汀4个月以后,停药数周至6个月可以得到缓解。患者除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升高以外,往往伴随程度不等的肝细胞死亡、肝纤维化和炎性反应等。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虽然在肌病、肝脏、神经系统等方面存在不良反应,但都是可以监测控制的,所以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他汀类药物的获益明显大于风险,所以关注他汀类药物的风险/获益比,加强用药前评估与用药期间监测,可以使服用他汀的患者更放心、更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