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预防老人听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听力也逐渐下降。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5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50%的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力丧失问题。除了年龄和遗传等因素之外,一些可预防因素也容易增加老人听力损伤风险。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刊出导致老人听力损伤的6大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日常噪声
日常噪声最好不要超过85分贝(与繁华路段交通噪声相当)。
预防措施:用吹风机吹干头发时,最好使用最低档,同时佩戴耳塞;使用榨汁机、搅拌机或咖啡研磨机时,可垫上干净抹布或毛巾以降低噪声;用割草机时应戴好耳塞;听MP3时应保持低音量,每天最多听1个小时。
环境噪声
耳鼻喉专家表示,音乐会、烟花爆竹、体育赛事等活动会产生巨大噪声,很多人对此毫无准备,容易导致听觉神经受损。
预防措施:老人参加可能会产生很大噪声的活动时,应备好耳塞。
慢性病
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会使听力损伤危险大大增加。
预防措施: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防止相关损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保持正常胰岛素水平和正常服用降糖药物,有助于防止听力受损。
掏耳朵
耳垢(耳屎)堆积容易堵塞耳道,导致暂时性听力损伤,而经常掏耳朵也可能损伤耳道,影响听力。
预防措施:不要经常用挖耳勺、发卡或火柴棍儿等掏耳朵。耳朵通常有“自净功能”,耳垢会自然脱落。
过敏
感冒或过敏引起的鼻塞容易导致调节压力的耳道因为肿胀而堵塞,引起暂时性听力丧失问题。
预防措施: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适当的药物控制过敏,防止中耳区水肿。
忽视耳鸣等症状
耳鼻喉专家表示,一些患者长期忽视听力损害的症状,没有及时就医治疗。
预防措施:一旦发现耳鸣立即就医。耳鸣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初始信号,切勿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