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缺失牙 “势”不宜迟 - 健康之初


修复缺失牙 “势”不宜迟

核心提示:随着第25个全国爱牙日的到来,中华口腔医学会再次向市民敲响警钟: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护齿“势”不宜迟,拥有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关爱老人,修复失牙。

  你知道吗?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人口老龄化已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6%的65—74岁老年人、36%的35—44岁的中青年有牙缺失,10%的65—74岁老年人全口无牙。牙齿缺失现状十分严峻,并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

  牙齿缺失不能拖,应及时修复

  每颗牙齿都是一个独立行使功能的器官,联合起来又能行使很多有意义的生理功能。牙齿主要具有咀嚼食物、辅助发音和维持面容形态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不同形态的牙齿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分工合作。

  有人认为,人老掉牙是自然规律,还有的老人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没必要花时间和金钱修复失牙,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随着现代人的寿命逐渐增长,牙齿使用的年限也越来越长,要想提高生活质量,就得保持牙龄和寿龄一样长。

  专家指出,牙齿缺失后,整个口腔的平衡就会被打乱,若不及时修复,常会导致缺牙间隙附近的余留牙出现倾斜、移位,缺牙间隙逐渐缩小、对颌牙伸长,局部咬合关系紊乱,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嵌塞、龋病、牙周损伤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有研究表明,全口无牙者较易发生老年痴呆。他提醒,为了恢复面容,改善发音和美观,提高咀嚼功能,保持口腔颌面系统的完整性,需用义齿及时修复失牙。

  修复前把握最佳时机、做好准备工作

  中年过后,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遭遇:牙齿常感酸痛、松动、咀嚼无力、食物嵌塞、齿龈发炎等,此时再谈护齿,虽然是亡羊补牢,但犹未为晚,此时只要你开始特别注意牙齿的保健,尽早就医,在最佳修复时机做好准备工作及时地进行修复,也可大大延缓落齿的年限。

  依据修复方法的不同,镶牙的时机也各有不同。目前镶牙的主要方法有活动假牙和固定修复。一般情况下,活动假牙可于拔牙后1~3个月进行,固定修复可于拔牙后3个月进行。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拔牙创口的愈合期可能会较长,所以需要请修复科医生检查判断视具体情况而定。

  此外,在镶牙以前,必须建立一个基本健康、稳定的口腔条件,才能保证义齿修复的近、远期疗效。镶牙前应请修复科医生对口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拍摄口腔X线片,确定剩余牙齿的去留、剩余牙齿需要进行的治疗和治疗的先后顺序,从而根据病人的要求及各方面的条件制定一个完整的修复治疗方案,然后就可依据治疗方案逐步进行准备。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