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你三天黑暗 - 健康之初


假如给你三天黑暗

核心提示:“假如给你三天黑暗,你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当你重见光明,你又会做什么?”这些设问来自39岁的周云蓬。但对他本人而言,后一个问题不需要回答——他失明30年了。


  “假如给你三天黑暗,你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当你重见光明,你又会做什么?”这些设问来自39岁的周云蓬。但对他本人而言,后一个问题不需要回答——他失明30年了。

  他把这些问题抛给周围的朋友,那些能看见光明的人,等待大家一起来写答卷。4月10日和11日,是交集体答卷的时候。众多民谣歌手将云集北京星光现场音乐厅,演出收入全部注入旨在帮助贫困盲童的“音乐照亮生活”公益计划。

  作为活动发起人,周云蓬希望为家境贫困的失明孩子购买他们需要的乐器、mp3播放器、读书机。因为他知道,“盲童跟世界交流的最大障碍是信息闭塞,他们最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工具。”

  4月2日,志愿者雨来开着车,把周云蓬拉到北京郊区的一所盲童学校。几天前,雨来帮他联系了这里的负责人,因为周云蓬忽然想到,一个为盲童举办的活动,现场怎么能没有盲童?

  沟通异常顺利,盲校负责人痛快地答应带10个孩子去现场表演节目。然后,周云蓬被邀请和孩子们“说说话”。

  因为一首《中国孩子》,周云蓬曾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提名,赢得无数赞誉和批评。可他其实很少和孩子打交道,这个胡子拉碴、身材高大的东北男人,并不知道跟孩子们说什么。

  “孩子们,你们要学会音乐,掌握了一种技能,就能谋生。我现在就是靠音乐养活自己的。”这个藏在墨镜后面的男人一本正经地说。他侧耳听,孩子们没有反应。雨来在旁边忍不住偷偷笑,他告诉周云蓬,这些孩子大多只有五六岁,最小的只有2岁。

  “是吗?我以为他们和我当年那样,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呢。”周云蓬有点不好意思。孩子们却不介意,冲上来抱着他喊:“叔叔,我给你唱个歌吧!”

  周云蓬乐了。他打心底羡慕这些孩子,他们的生活里有音乐,而他的童年记忆只是医院、呛人的药水味,还有冷冰冰的盲校。

  9岁失明后,周云蓬曾在沈阳一家盲校待了8年。那时候,只有省会城市才有盲校,对一个盲人孩子来说,能读书已经很幸福,一些幸运的盲童能学会按摩,或者一两件乐器,获得将来养活自己的可能。

  “盲人最怕没有信息。”周云蓬失明后,最好的伙伴是收音机,每天早上5点半,他就起来听阅读欣赏、古诗词讲解,晚上则听文学欣赏和《夜幕下的哈尔滨》、《平凡的世界》。

  他也读盲文书,但只有很老的书,比如《毛泽东选集》,还有一些教按摩的书,文学类的极少。小小的周云蓬发现,盲文版的《红楼梦》全是洁本,涉及谈恋爱的都给删掉。“比如说,贾宝玉初试云雨,整个都给砍掉”,他“恨透那些删书的人了”。

  除此之外,盲校是闭塞的。在周云蓬的记忆里,有的学生只顾自言自语,另一些从不理人,结果是,到了社会上,他们很难跟别人融到一起,别人看他们也特别怪。

  在盲校里,周云蓬最终也没学会如何和正常人打交道。初二时,他报了一个高考补习班,每次都到得很早,但总要等到开课了才进去。因为下课时走廊里全是学生,他怕撞了人。想到人群里有同龄的小姑娘,他有自卑,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心态,心情特别别扭,“走进那条走廊就像踏入地狱一样”。

  每当回忆起这些,周云蓬总是想,如果有一个机会,他希望盲童多和社会接触,不要永远躲在黑暗的角落。

  2008年,有人愿意出资1万元,让周云蓬做个公益活动。出资人最初的愿望,也许是变相帮助周云蓬改善经济状况,但周云蓬立刻觉得,这是个机会,一个能帮助盲童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要让这1万元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一颗“种子”。歌手想到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做CD,然后用卖CD的钱给盲童买乐器、读书机,买一切他们需要的东西。

  “我希望这张CD是有价值的,有公益价值,也有音乐本身的价值。”周云蓬开始联络国内民谣歌手,请他们翻唱或者原创一首童谣歌曲。“你知道的,国内这十几年没出过什么好的童谣,儿歌处于一种‘荒凉’的境地。”

  最初的计划,是在一张CD里收录10首歌曲。因为没有报酬,不是所有人一接到电话就欣然同意。周云蓬一度担心这个计划能否完成。不过,随着一些熟识的朋友在博客里介绍这个计划,开始有歌手主动打电话来表示支持。最后,他收集了25首歌曲,即使刻两张CD也是分量满满的。

  周云蓬想到的主题是“假如给你三天黑暗”,灵感来自那篇关于盲人的著名演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他觉得,普通人“如果也经历过黑暗,他们大概更愿意出手相助。”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