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艾滋就是关心自己 - 健康之初


关注艾滋就是关心自己

核心提示:这就提醒我们,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应该成为一种日常措施,并且把防治的眼光放得更宽广一些。然而些许令人遗憾的是,面对现在正常人群中间的性传播正在成为我国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有些人,尤其是具有道德洁癖的人士倾向于这样的观点: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的性接触,恰恰是杜绝艾滋病传播的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措施。原则上这种说法无可非议,但可能吗?

  说起艾滋病,近年来政府及相关机构和媒体都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收效显著。最新调查数据表明,上海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已达85.6%。对艾滋病人的非理性恐惧或歧视并未在社会上广泛蔓延。医学领域也不断传来利好消息,由于更多的病人获得了更好的药物治疗,艾滋病人的死亡率正在下降,生存期有所延长。只要他们充满信心,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和配套医疗措施,艾滋病人完全有望度过一个正常而又充实的人生。这样的消息,应该是在国际艾滋病日送给艾滋病人的最好礼物。

  但形势依然严峻。数据显示,上海自1987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今年10月31日,已累计发现感染者3747例。今年共报告感染人数为736例,比去年同期上升26.5%,报告新发现病人为113例,死亡病例35例。这也是上海首次1年内报告艾滋病病人数超过百例以上。其实还有一个情况更令人担忧。在上海市户籍人口中,感染途径仍以性传播为主,且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在外来务工人口中,性传播途径首次超过静脉注射吸毒传播。由于性和生育密不可分,这就意味着,母婴传播的几率也许会增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染艾滋病的几率也会加大,因为性接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就提醒我们,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应该成为一种日常措施,并且把防治的眼光放得更宽广一些。然而些许令人遗憾的是,面对现在正常人群中间的性传播正在成为我国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有些人,尤其是具有道德洁癖的人士倾向于这样的观点: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的性接触,恰恰是杜绝艾滋病传播的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措施。原则上这种说法无可非议,但可能吗?

  本市预防艾滋病专家庄鸣华医生的调查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线索:只要工地一开,周围小发廊马上成群出现。这就意味着,外来务工青年已经成为高危人群。当然,有关部门对此也做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工作。但问题在于,这毕竟只是一种被动的应对措施。这些现象更深层的原因想来不难明白:这些男子汉们无法拖家带口,于是只能通过非常渠道解决生理问题。生理饥渴还容易通过“性工作者”得到解决,但情感饥渴呢?更何况他们远在家乡的妻儿同样存在相同问题。至于那些尚未成家的热血青年,也许更需要向他们提供的,不一定是安全套,而是丰富多彩的娱乐、体育、阅读等消遣活动,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助于减少暴力犯罪。这些长治久安的措施好像已经远离了“艾滋病日”该说的应景话,但事实上,要真正远离艾滋病,难道与这些治本措施毫无关系?艾滋病是一种疾病,但一定要防止它成为一种“社会病”。

  艾滋病日说艾滋病,其意义还不仅仅在于落实艾滋病的防治或普及相关知识。毕竟,艾滋病人在人群中只是极少数,但他们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作为弱势群体,理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爱。关注弱势群体的理由可以说上许多,但至少有一条理由值得强调,这就是弱势和强势的区分只具相对意义。就以早报记者连续三年关注的一对艾滋病夫妇为例,双方聊起来让他们最心痛的就是:假如没有这病,把钱花在生活上,假如还能工作,有一份收入,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是的,他们曾经拥有过这样美好的日子,我们大多数人也正在享受着这样美好的日子。但如今这样的美好日子不再属于他们。起因只是一个小小的事件:妻子因为剖腹产出血需要输血而不幸感染艾滋病毒,于不知不觉间又传染给丈夫,于是两人不幸共同成为艾滋病患者。他们是一场事故的牺牲品,就此而言,社会理当承担应尽义务;但同时,不幸恰好落在他们身上,其实也可以落在你我身上——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成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仅当怀有这样的觉悟,强者才会懂得谦卑;而弱者也才不需要自卑。关爱弱势群体,其实也就是关爱我们每一个人可能会有的命运。(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健康之初艾滋病频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