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咳”不能单纯镇咳
夜咳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但是,有不少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咳嗽,有时甚至是以咳嗽作为唯一临床表现,主要有:
食管返流
胃——食道反流引起的咳嗽,要用胃药治疗。胃液是一种无色酸性液体,主要成分是盐酸、消化酶、粘蛋白等。成人每天产生约1500 - 2000毫升胃液,进食时会刺激胃液分泌。正常人食道下端有一圈增厚的环行肌肉,称为食道下段的括约肌。它如同食管与胃之间的一扇大门,其收缩时,可阻挡胃液进入食管。有胃——食管反流的人,其括约肌经常处于松弛状态,胃液就会经过这扇关闭不严的大门进入食管并进一步向上到达咽部并转而进入气管。由于胃液中的盐酸、消化酶等物质对气管粘膜形成刺激,所以引起咳嗽。有关研究还发现,食道上端也有咳嗽受体,当胃液经过时,也会引起咳嗽。
患者服用减少胃酸产生的胃药,就能减少返流物的酸度,减轻对食管粘膜的刺激;同时加服的胃动力药促进了胃的排空,返流减少了,咳嗽自然就少了。
心衰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虽然“痊愈”了,但心肌的收缩功能减退,所以白天还能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可是到了晚上,病人熟睡之后,由于静脉回心血液的增加,导致病人肺部淤血,膈肌上升,肺活动受限。当心功能下降或各种诱因致负荷加重时,患者会在熟睡中突然被憋醒,自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而要被迫坐起。轻者坐起后数分钟可以缓解,但较重患者常伴随阵咳,咳泡沫样痰或粉红色血痰,医学上称之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坐位时,重力的作用使部分血液转移到身体下部,从而减轻了肺部淤血,而且膈肌也下降,又可增加肺活动。但想完全消除症状,还需要采取其他综合性治疗,改善心脏功能。
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病变范围一般以2 - 4毫米者最为多见,病变数目呈多个。临床上,约有3/4的患者无病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久咳不止、记忆力下降、轻度的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现象。
为什么脑梗塞会出现咳嗽呢?因为,人的吞咽反射和咳嗽都通过中枢神经支配,进入老年,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功能都有所下降,当脑组织出现轻微栓塞,对吞咽反射可能产生影响,引起在摄食或吞咽唾液时不能干干净净都进入食管,有少量进入呼吸道,长期刺激而引起久咳不止。
当然,引起夜咳的原因还有很多,一旦人体出现不适应尽早到医院治疗,不可自行服用镇咳药,以免引起更多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