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需警惕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1~5 岁幼儿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夏季为流行季节。一般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患病初期会表现为咽部充血,扁桃体、软腭等处有灰白色疱疹,2~3 天后会逐渐扩大、破溃,此时孩子会哭闹、拒食、持续发热等。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由于与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相似,很多家长难以区分。这两种疾病是由同一类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区别就在于疱疹位置不同。这两种疾病都是儿童近口腔内有疱疹,但疱疹性咽峡炎儿童手脚和臀部一般没有疱疹。另外,疱疹性咽峡炎虽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一般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在没有合并症的情况下,一周左右即可恢复。
如果患儿口腔出现疱疹,家长也应注意观察手脚、屁股、膝盖等部位,如果这些部位出现疱疹,也要警惕出现手足口病的可能。因为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初期的症状表现有相似之处,如发烧等。
通常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病程为3~5 天,只要进行抗病毒、退烧及清洁口腔黏膜等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大多在7 日内症状会逐渐消失。在预防方面,父母要引导孩子勤洗手,尽量少带幼儿到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发现孩子有头痛、拒食等症状,及时就诊。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多吃有营养及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
对于已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在常规治疗外,要多喝水,食物应尽量做得软烂一些,放凉些再给孩子吃,以免太烫时刺激口腔部疱疹。吃完饭后,要漱口,因为食物残留物容易孳生细菌,也会造成口腔不适,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