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教授牵头团队发现提高“广东癌”疗效新方法 - 健康之初


中大教授牵头团队发现提高“广东癌”疗效新方法

核心提示:近日,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骏教授团队牵头等10个临床研究中心发现,(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简称TPF)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总生存率有明显提高,马骏教授表示:“我国每年可有4.2万鼻咽癌患者从中获益”。研究结果于近日在全球顶级肿瘤专业杂志《柳叶刀肿瘤》在线发表。

  中国的鼻咽癌发病率居世界之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4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其中以广东最多,因此鼻咽癌也被称为“广东瘤”,但是,临床上由于鼻咽癌发病部位隐蔽,初次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70%以上已经伴有周围颅骨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治疗效果差。如何提高这部分局部区域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学者的研究重点。

  近日,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骏教授团队牵头等10个临床研究中心发现,(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简称TPF)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总生存率有明显提高,马骏教授表示:“我国每年可有4.2万鼻咽癌患者从中获益”。研究结果于近日在全球顶级肿瘤专业杂志《柳叶刀肿瘤》在线发表。

  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能坚持完成辅助化疗的不足60%

  此前,对于局部区域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国际指南推荐同期放化疗后再给予强化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双药方案顺铂+5-氟尿嘧啶,简称PF)。“但这并不适于中国人,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马骏教授解释,不同于中国鼻咽癌患者,欧美鼻咽癌患者在同期放化疗时会在胃部“打个洞”,食物不通过食管,直接营养补给,因此能保证身体营养跟得上。

  但中国患者接受不了,所以导致在同期放化疗后,患者身体条件再难以承受3个疗程的化疗。此外,辅助化疗药物使用传统的双药,没有使用新药,效率不高,有10%的患者会出现呕吐,21%的患者会有毒副反应。“据统计,目前能完成强化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不足60%,而且之中还有不少需减量完成。”马骏说道。

  据悉,该结论于2012年发表于《柳叶刀肿瘤》。“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发表当年,欧洲指南就迅速做出回应,采纳了该研究结果。次年美国指南也做出了相应修订,开始全球推广。

  诱导+同期放化疗有望成为成为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然而,上一研究只是成功“减毒”,却未能“增效”。为此,马骏教授团队牵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10个临床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一项三要联合化疗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简称TPF)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

  马骏教授介绍,研究的新方案与指南的区别在于,把之前用于同期放化疗后的辅助化疗提前,在同期放化疗前开展诱导化疗,这样鼻咽癌患者的耐受性增强,第二,在鼻咽癌最常用的PF双药基础上,加用新型的化疗药物——多西他赛(T),组成TPF方案。

  研究自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共纳入了480名病理确诊为非角化型鼻咽癌的T3-4N1M0/TxN2-3M0患者(第7版UICC/AJCC分期)。结果发现,TPF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将3年无瘤生存率从72%提高到80%(p=0.034),3年总生存率从86%提高到92%(p=0.029),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从83%提高到90%(p=0.031)。从不良反应上来看,TPF诱导化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3-4度中性粒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腹泻及口腔黏膜炎,但目前这些都有药物可以控制,并在医保目录内。(通讯员:余广彪)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