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当改善婚姻的筹码 - 健康之初


别把孩子当改善婚姻的筹码

核心提示:不要以为有了孩子就能有所改变,这只能让孩子从下就生活在悲惨的环境之中,把孩子作为改善婚姻关系的筹码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无论跟谁结婚,无论是怎样认识的,结婚之前看不清的东西不能瞎揣测。本文主人公小杉与老公相识仅三个月便匆匆结婚,这还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她愣是糊涂地认为“人家都打算跟你结婚了,还能对你不好吗”。之所以说她糊涂,是因为她不知道情感关系好坏的评判标准及决定因素是什么。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男主角安嘉和很爱妻子,他想对妻子好,但由于心理变态,他的爱是畸形的,最终导致妻子崩溃,婚姻破裂。

  和谐的婚姻关系取决于双方的心理健康程度,如果心理健康指数低下,那婚姻的健康是无从保证的。女性一般会认为男人只要想和你结婚,那就一定会对你好,否则,他为什么要跟你走到一起呢?这对心理健康的男人来讲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你能断定他的心理是健康的吗?如果不能,就别轻易走进婚姻,否则就有可能自讨苦吃。这是第一大原则,小杉违背了。

  第二大原则是关于要孩子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对方虽脾气不好,性格有点偏执,可能有了孩子就会有所改变,所以把改善婚姻关系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更是大错特错,而且是非常荒谬的想法。心理和人格的不健康源自于遗传和成长环境,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精神医学和心理科学,别说是孩子,就是亲爹亲妈也白搭。恰恰相反,有些心理病患,越是对至亲至爱,越是会表现出极端的扭曲和变态。小杉误认为有了孩子后丈夫会变好些,殊不知,孩子的降生丝毫改善不了父辈的心理问题,相反还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暂缓要孩子的打算。这是婚姻的第二大原则,小杉又违背了。

  小杉遇到的悲剧,在社会上时有发生,问题在于大家对影响婚姻质量的人的两种属性不了解,懵懵懂懂、昏昏然然就走进了婚姻。结果肯定是瞎撞,撞上个好的算自己有福,撞上个变态狂,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影响婚姻的两种属性主要指心理和人格,一个心理和人格都健康的人一定是个心智成熟、意志健全、情绪稳定、阳光开朗、自我意识端正、生活态度乐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人,远离这些标准就是心理和人格有问题的人,离健康标准越远,问题就越严重。面对这样的(准)伴侣,人们要提高警惕,如果对方能够接受医学(心理)帮助,最好待其治愈康复后再考虑婚姻,如果对方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抑或拒绝接受医学(心理)帮助,那就应该考虑放弃,否则,悔恨终生,小杉就是例证。

  对于已经走入婚姻的心理不健康者,应尽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但这是有前提的,需要他们的主动配合。对于拒不接受改变的当事者,另一方选择放弃也是明智的,就像小杉。但此时要特别注意防范危险,有些特殊的心理病患确实有失控和伤害他人的危险。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这类人是会被强制收容的,在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也做不到对特殊心理疾患给予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所以,自防自御是小杉应格外重视的。日本预防心理应激性伤害的做法是倡导家人远离病患,直到病患有所收敛或者改善,再回到其身边。小杉也应该有这个意识,既然已经离了,就应该带着孩子自己过,无论对方以何种方式要挟,都不能乱了方寸。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的心理要足够强大才能震慑住对方,否则,他更会有恃无恐。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