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孩子的暴力倾向 - 健康之初


正确引导孩子的暴力倾向

核心提示:平日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特别是已经出现轻微暴力倾向的孩子。如果确定孩子的好斗只是因为精力过剩,家长就要注重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为他提供发泄精力的途径。

  7岁的儿子上小学后,军军妈为自己荣升“小学生的家长”很是美了一阵子,可开学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就让她从感觉良好的云端上掉了下来。老师告诉她,虽然军军在课堂上的反应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都比较快,但开学以来,他已经和同学打了3次架。“这个孩子有点暴力倾向,你们家长可要好好管教他。”老师的话让军军妈很没面子,回到家后她把军军狠狠揍了一顿,勒令他以后再也不许打架,还罚他连续两个周末不能出门玩。军军挨打后变得老实很多,可不到半个月,妈妈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军军在学校里又打架了。军军妈有些纳闷,孩子从小精力旺盛、好奇心强,虽调皮捣蛋,可从来没有出现过暴力行为。在幼儿园表现还算不错的孩子,怎么一上小学,怎么忽然就有暴力倾向了呢?

  点 评: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从心理特征来看,幼儿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容易被新事物吸引。研究表明,在学龄前儿童中,约有10%表现出精力过剩,这一类孩子的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同龄人。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精力旺盛的孩子比一般同龄人更为顽皮,但旺盛的精力也会带来很多正面效益,这一类的孩子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在学龄前,精力过盛的孩子很少显示出不良的行为习惯,但刚上小学的孩子,偶尔会暴露出易于冲动和喜欢打斗的侵犯性人格。原因是,精力旺盛的孩子智力水平一般相对较高,和其他同龄人一起进行文化课学习时,容易出现“吃不饱”的情况。而相比于幼儿园的教育,小学教育更注重课堂内的知识灌输,户外活动在学校生活中的比例相应减少,会使孩子剩余较多的精力。孩子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剩余的精力,在寻求宣泄精力的方式时,产生剧烈身体撞击和精神刺激的打架,往往就成了一些精力旺盛孩子的首选。

  面对精力旺盛的孩子,家长首先应当清楚地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允许的。家长不要表现出对暴力行为的宽容,否则孩子就无法明白自己行为的对错。

  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经常用暴力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孩子就容易在排遣自己的不良情绪时采取暴力。所以,对于有轻微暴力倾向的孩子,家长更不可“以暴制暴”。不要在烦躁的时候处理孩子的问题,待自己冷静下来,理智的时候,再和孩子沟通,向孩子示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如果对伙伴感到生气了,要清楚地告诉对方,他做了什么使你生气,而不是用暴力解决。要学会用时间来淡化冲突,或者在怒气上升的时候做些其它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情绪。

  平日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特别是已经出现轻微暴力倾向的孩子。如果确定孩子的好斗只是因为精力过剩,家长就要注重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为他提供发泄精力的途径。比如多带孩子远足或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找到正常的体能和情感宣泄渠道。有小部分孩子的好斗,是因为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模式,或是在新环境中产生自卑心理,认为通过攻击别人才能使自己感到强大有力。遇到这类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挖出根源,解决孩子所面临的困扰,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点击进入精彩育儿频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