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不好 也许他(她)“生病”了 - 健康之初


孩子脾气不好 也许他(她)“生病”了

核心提示:常常丢三落四,扣错扣子,爱“告状”、爱打架、爱发脾气,如果你的孩子频繁这样,请不要一味责骂。他有可能患有感统失调。

  常常丢三落四,扣错扣子,爱“告状”、爱打架、爱发脾气

  如果你的孩子频繁这样,请不要一味责骂

  开学三个月了,小学老师吴芳已经能够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哪些孩子是有“问题”的。和去年相比,今年有“问题”的孩子好像又增加了三个。

  “小雨妈妈,我想跟你谈一谈,小雨可能患有感统失调。”

  如此专业的四字名词,虽然有点陌生,但是这个年轻的母亲却隐隐感觉到心中猜测已久的事似乎应验了。

  她一直觉得,自己已经7岁的儿子和别的小孩有点不一样:他从不主动和小伙伴玩,受了委屈也不主动说,某一时间段内会执着对同一事物感兴趣。

  那段时间小雨迷上了一个叫植物大战僵尸的小游戏,小雨妈妈开玩笑地问道,“要是能成为里面的角色,你想当哪个啊?”小雨几乎没有多想,“我要当坚果墙,保护大家。”看着被“僵尸”们啃噬至挂泪的坚果墙,她想劝儿子两句,可是始终没有开口。

  小雨还喜欢和年长的陌生人交流,可是一开口常常只会反复念叨着同一句话,让人不知所云。但记忆力倒是很好,譬如从鹭江地铁到机场南,要转3次线,坐16站地铁,他能准确无误地报出每一个站名。同时能背出来的还有两位数以内的乘法口诀,可是却连四乘四等于多少都算不出来。

  班上有着这些特点的孩子不止小雨一个。有着近20年小学工作经验的吴芳,把他们都归纳为感统失调。

  患有这种症状的孩子大多没有智力问题,可是一些近乎被忽略的症状将像个定时炸弹一般左右着他们本应快乐的人生。

  几乎过目不忘

  长着单眼皮、薄嘴唇的小雨看上去健康可爱,套上一件小西服还有点像韩国的一位人气偶像。

  今年刚刚7岁,从番禺到东山口的地铁坐过一次就能把站名倒背如流。妈妈带着去唱歌,听过一次的《最炫民族风》回家就能基本完整地唱出来。两位数以内的乘法口诀从来没有人教他,看了几次就能倒背如流。弹过一次的钢琴曲子,下次再弹几乎不用看琴谱。

  只有和他相处一段时间,才能隐隐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

  他超强的记忆力似乎是机械记忆,熟读乘法口诀表的他说不出四乘四的答案。

  他说话说不到重点,常常一句话颠三倒四重复多遍。

  他“刻板”地执行每一个命令,说好晚上弹琴,下午绝对不弹。

  他从不主动说起自己的伤心事。有一次他挂着彩回家,妈妈问了很久都不肯说。直到走进一间密闭的小房子里,劝说安慰了30分钟后,他才告诉妈妈,被同学打的,只是他没有还手,也没有告诉老师。

  吴芳说,像小雨这样的孩子她带的两个班里有四五个,似乎比上一个年级增加了三个。由于有了经验,她对这些孩子不仅不会轻易责备,还会格外关心。

  不让孩子玩土玩沙或可致感统失调

  小雨是戚元丽的病人。就在上周,她第一次见到了小雨。

  她让小雨画一个小人,可是小雨却在纸上写出了一串数字。并且不断地为戚元丽出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每当这位短发的女医生答对时,小雨都会高兴地举起拇指,“答对了。”

  戚元丽的初次判断是,小雨可能有感统失调症状,但明确的结果还要再测试才能得知。

  和至今不明病因的自闭症不同,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专家已经有了结论。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即“感统”理论。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造成这种症状的先天性原因包括胎位不正、剖腹产等。后天的原因则更多,父母不够关心,不让孩子玩土、玩沙、在地上爬行或是过早使用学步车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患上感统失调。

  “不让孩子玩土、玩沙?”这其中的一些造成原因,让记者都大吃一惊。

  不易察觉的“病症”

  只是和造成的原因一样,孩子们患病后的症状也常常容易被忽略。

  也许只是经常丢三落四,也许只是常常扣错扣子,甚至不过是字迹总是潦草点。这些孩子一般没有智力问题。

  虽然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毛病,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较难改变。

  戚元丽就有过一个很极端的个案。

  一个30来岁的男人,有固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也恋爱结婚,像正常人一样活了小半辈子。直到孩子出生,妻子发现了丈夫一个奇怪的特点:孩子一定要给自己父母带,否则就发脾气,甚至以离婚要挟。

  “这其实也是感统失调的一个表现,他在这个问题上就是转不过弯,只是他的父母当时忽略了。这样的人始终难以快乐。”

  “治疗”家长

  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成长。从2006年开始,戚元丽遇到了越来越多前来求助的父母。

  一个7岁的小女孩,从来没有要好的小伙伴。她常常向老师告状,觉得身边的同学都在欺负她,如果老师不处理,她就认定老师偏心,小小的日记本里,记满了对“生活”的不满。

  “她只记得别人推她,却真的把自己做过的事忘了”,戚元丽说。有这种症状的孩子往往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游戏中不能轮换,不遵守规则,不能合作,所以人际交往困难。

  治疗之后,女孩的日记本里有了大相径庭的内容:“今天小梅给我带了一本漫画书,我真喜欢她。”

  还有一个男孩,他专心致志看着你的眼睛,耳朵一动不动,可是你对他说的话,他却一句也没有听到。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感统失调的一大特点。

  除了要对孩子进行沙盘、羊角球、小滑车等康复训练,更重要的是“治疗”家长。

  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能一味地打骂,因为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等,这些非智力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学习不良。久而久之就会自信心不足。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增加孩子的上进心。为此,戚元丽所在的科室还开办了专门针对父母的康复训练班。

  戚元丽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这样一对父母,儿子患有多动症,当然也兼有感统失调的症状。这个男孩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差,常常一件小事就暴跳如雷。伴有启动困难的症状,就是从事某项活动一旦被终止时就很难重新再投入。半小时的作业常常要做三四个小时,如果要求严格点,譬如把字写得再端正点,甚至要长达七八个小时。

  这种治疗必须有药物的辅助,戚元丽说。

  只是药物会影响胃口,而且一旦开始吃,就要持续1年半左右,不能随便停药,药的价格也比较高,整个疗程下来相当于一趟欧洲游。

  只是,并不是很多家长接受药物治疗。小雨的母亲就选择了更耐心地与孩子对话。

  (文中人物除医生戚元丽外,均为化名)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