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宝宝的“对”与“错”
宝宝睡觉时妈妈要哄,睡着后也不能够忽视。妈妈在宝宝睡熟后的一些错误做法很容易让宝宝遭受意外的伤害,给宝宝带来痛苦。作为合格的妈妈,你知道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呢?
例一
“每次宝宝在车上睡着了,我都舍不得叫醒他,即使到家了也让他安静地自然醒比较好。”
现在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汽车出行日益增多,宝宝在路上睡着了自然不能完全避免。到了目的地,可是宝宝还没有醒,让宝宝在车里睡醒成为了众多妈妈的首选。可是,妈妈你没有注意到的是,你的做法恰恰是将宝宝送入了一个危险的环境中。
危害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会产生~氧化碳,并有少量的一氧化碳进入车厢内,长时间会给宝宝带来安全危险;现在汽车座位多是真皮或仿真皮设计,宝宝睡在这样的座位上不利于体内汗液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影响宝宝分泌系统功能正常发挥作用,甚至引起皮肤炎症;在不注意的情况下,睡宝宝也会因为汽车的突然启动、停车而碰到车壁,造成一定的伤害。
专家指导
擦拭汗液: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妈妈首先要用干净的毛巾擦拭睡宝宝身上的汗液,减轻睡宝宝不舒适感。为了避免宝宝感冒,妈妈在给睡宝宝擦拭汗液的过程中最好不要解开衣服,可以从睡宝宝后背伸入擦拭。
披外套:睡宝宝在汽车内体温会比平时高2~3度,因此妈妈在睡宝宝出车前,需要给宝宝披一件外衣或毯子,这样可以避免睡宝宝受到冷风的刺激,引发感冒。
动作轻:妈妈在抱睡宝宝出车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最好有其他人从旁协助。动作过大容易使宝宝受到惊吓。
例二
“我知道噪音对宝宝的危害很大,为了宝宝能睡个安稳好觉,我让他在无声房间里睡。”
嘈杂的环境会让宝宝睡得非常的不安稳,为了给宝宝一个好的睡眠环境,许多妈妈选择无声环境。无声环境看似能给睡宝宝一个舒适的睡眠,其实更多的是带给宝宝伤害。
危害
无声环境能够使宝宝产生恐惧不安的感觉,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尤其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后果,引起食欲减退、情绪烦躁、思维混乱等症状。
专家指导
控制噪音:为了改善睡宝宝的睡眠环境,妈妈需要控制宝宝房间的噪音。妈妈可以在宝宝的房间放置一个闹钟,指针跳动的咔咔声打破了房间的无声环境;宝宝在睡眠时,妈妈要将房门关闭,以免隔壁高分贝的谈话声影响到宝宝的正常休息。如果宝宝房间附近有工地施工,妈妈需要将宝宝带往其他噪音低的地方暂时居住。
例三
“春天风大,每当宝宝睡觉的时候,我都会把门窗关严,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受风着凉了。”
春季在南方与北方都是一个多风的季节,妈妈为了减轻宝宝受凉的几率,喜欢在宝宝睡觉时紧闭门窗,隔绝任何外来的风。妈妈这种做法看似完全合理,可是却将潜在危险遗留给了宝宝。那么封闭环境会给宝宝带来哪些危害?妈妈又如何才能让宝宝睡得安全呢?
危害
流通的空气才是最好的空气!妈妈将睡宝宝房间门窗紧闭,完全阻隔了空气的流通,这使空气中的各种病菌与灰尘不能够及时排出室外,造成室内细菌含量严重超标,宝宝长期呼吸这样的空气很容易造成宝宝呼吸系统出现病症。如果宝宝此前已经患有其他疾病,那也许还将会更加的严重。例如,感冒发展成肺炎,腹泻又加上感冒,麻疹又合并了肺炎等。
在封闭的环境中,睡宝宝的房间温度会大幅上升,超出睡宝宝27℃的理想温度。睡宝宝在高温环境中会大量地排汗,造成体内水分的缺乏;汗液不及时擦拭很容易造成宝宝皮肤炎症。
专家指导
流通空气:为了改善睡宝宝的空气质量,妈妈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门窗。在南方,由于气温比北方高出在10度左右,妈妈可以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开一扇窗户通风。妈妈打开的窗户要远离睡宝宝,同时妈妈需要隔30分钟左右观察—下室内温度。北方天气不允许妈妈开窗通风,但是妈妈可以打开睡宝宝房间的门,利用隔壁房间开启的门窗进行间接通风。
洒水降尘:细菌、病菌通常都会附着在空气中的灰尘上面。妈妈在睡宝宝的房间撒上一些水,这样会极大降低空气中漂浮的细菌、病菌。妈妈可以用喷雾器向空中均匀地喷洒,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室内灰尘与细菌、病菌,还能够降低室内过高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