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残疾 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 健康之初


视力残疾 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核心提示:没有心理过程就根本谈不上个性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对个体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个性心理特性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着心理过程的形成

  视力残疾对个体个性心理的影响

  没有心理过程就根本谈不上个性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对个体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个性心理特性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着心理过程的形成;同样个体的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所有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制约着心理过程。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说明个性倾向性、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性、心理状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任何某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着其它因素的发展,因此目盲带给个体的不仅仅是身体与运动、心理过程、认知发展的影响,同时目盲还直接或不直接地影响了个体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幼年的视力残疾儿童常因看不到父母的微笑而不能回报以微笑,父母常因此而失望致使孩子缺乏儿童发展所必须的抱、亲、宠、逗等情感刺激,孩子寡欢、抑郁、消沉、焦虑,父母更为失望,如此恶性循环由不良的亲子关系造就视力残疾者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许多负面特征;而有的父母另一个极端的过分溺爱,造就了有的视力残疾者依赖、自卑、焦虑、自私等不良人格;再加上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经受若干次挫折之后,有的视力残疾者经受不了打击,不能正确处理好有关事情,于是在情绪情感发展方面通常出现异常。

  有的视力残疾个体如果早期教育不力,常常因活动范围有限、活动欠量或家庭环境过于保护等因素,导致有的视力残疾个体在对外交往、接触同伴、接触社会等方面产生障碍。

  由于社会人群的绝大多数都是明眼人,社会的许多环境都是按照视觉的标准而构建的,视力残疾者以无视觉之孱弱之躯来适应视觉社会必然会踌躇得不知所措、失却安全感等,在许多情况下会感到无能为力而常常焦虑、自卑、缺乏自信及归属感。

  视力残疾个体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会影响视力残疾者人格的构建:传统社会对目盲的迷信解释、对盲人的种种偏见、无知者对盲人不公或不善甚至于歧视的态度,以及社会环境中各种并未考虑到盲人需要的房屋建筑、公共设施、交通道路等,这些都会影响视力残疾者人格的正常发展:缺乏自信心自卑、缺乏伙伴作用而失去交往机会、参加社会活动不便、很难就业、连累家人……。

  视力残疾个体自身对目盲的接纳情况是视力残疾者人格建构的情况的内部影响因素。

  气质方面:据大量观察,发现视力残疾人的气质倾向以粘液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居多,而多血质和胆汁质类型的人数较少。

  能力方面:视力残疾人普遍存在着应变能力尤其是应变新环境的能力差、定向行走能力差、操作能力差等现象。

  兴趣方面:视力残疾人对听觉信息和触觉信息更感兴趣;在兴趣的稳定性方面则比普通人稍强。

  性格方面:视力残疾人有的在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上,表现出自私、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冷酷无情、孤僻不善于与人相处的性格倾向;有的在对自己的态度方面通常表现为异常的自尊、自负或自卑、缺乏自信心;意志特征方面有的主要表现为依赖性、不果断性和坚韧;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有的表现为情绪困扰、敏感、焦虑者占多数,爱钻牛角尖。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