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肌肥大术前应该检查
咬肌肥大
咬肌肥大又称咬肌良性肥大。人体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所以咬肌肥大的发生一般又认为与人咀嚼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中经常吃硬的食物或有吃零食、吃口香糖习惯有关。也有人认为咬肌肥大与遗传因素有关,事实上从临床上看确有家族性咬肌肥大的现象。咬肌肥大多伴有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翻等情况发生,所以临床上又将咬肌肥大称为下颌角肥大或咬肌良性肥大,临床上单纯去除肥大咬肌的情况比较少,如咬肌确实肥大一般手术多在去除下颌角的同时去除部分咬肌。
术前检查
首先从外观上看,一般咬肌肥大患者脸形多为近方形,所以又有“四方脸”之称。检查嘱患者闭口咬牙同时在下颌角处触摸双侧咬肌,感觉咬肌的收缩范围和咬肌厚度。咬肌肥大患者的咬肌在收缩时可明显感觉到咬肌范围大和咬肌明显增厚。在检查咬肌的同时需注意下颌角肥大的程度和下颌角是否有外翻现象。
最近研究认为,颊部形状很大程度上与颊脂肪垫 (buccalfat pad , bfp) 的组成和位置有关,颊脂肪垫,又称为颊脂垫,位于人面颊部深层组织间隙中的脂肪组织,在婴幼儿期很发达(有利于吮吸),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退化,术后就不明显了。如果在过程中退化不全,人就会有圆圆的婴儿样脸形,缺乏立体感,这时手术去除适量部分颊脂肪垫,可以达到改善面颊部容貌的目的。
医生术前检查时多用手捏住颊部皮肤,让病人用力咬紧牙关,从而鉴别局部饱满是由于皮下脂肪过多还是颊脂肪垫充盈。颊脂肪垫的去除手术是在口内两侧颊部切开约2厘米的切口,取出部分(4-6g)颊脂肪垫脂肪,如果不是特别发达话,一般不要取出太多,如果取出太多就容易嘬腮,年纪稍大后就容易显老态。做口内切口,因此无手术疤痕,该手术的关键是去除的脂肪量要适度否则适得其反,也需注意不能损伤面神经和腮腺导管。
颊部脂肪垫部分切除术后肿胀期较长,长的可能持续2个月,如果同其他面部手术一起做就会持续更长时间,会达4个月。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去除部分颊脂肪垫,一般去除多少颊脂垫比较合适?
颊脂垫又称颊部脂肪垫位于颊部皮下脂肪的深方,颊脂垫在颊部分布范围比较局限,其向上将颧弓的深方和颞部脂肪垫相连。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在吸吮时起有辅助作用。成年人由于吸气力量比较大,吸吮时口腔负压一般情况下也足够大,所以此时颊脂垫的辅助吸吮功能作用并不十分重要,使去除颊脂垫成为可能。由于颊脂垫在颊部分布比较局限,所以去除颊脂垫时不能为追求手术效果而过多去除,临床实践证明过多去除颊脂垫会导致面颊局部出现凹陷畸形。去除多少颊脂垫比较合适?根据文献报导单侧一般去除5-6克。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面部胖瘦程度,面部大小程度和面部皮下脂肪厚度等综合考虑。由于颊脂垫去除过多会导致局部凹陷,所以目前在选择颊脂垫去除对象时应比较慎重,去除量也应偏向“保守”。如面部脂肪比较多皮下脂肪比较厚的可以考虑少量去除颊脂垫。去除颊脂垫的最佳效果并非使面部出现凹陷或变得瘦小,如这样则往往术后结果会更差,而且再次矫正也会非常困难。一般情况下去除量应少于5克,术后效果应以面部变得平一些或对较胖的人没有明显面颊部膨出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