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鼻子的温柔呵护 - 健康之初


小鼻子的温柔呵护

核心提示:  宝宝的鼻腔窄,鼻黏膜柔弱,鼻黏膜血管较成人丰富,分泌物也较多,加上神经系统对鼻黏膜分泌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宝宝又不善于自己擤鼻涕,因而流清鼻涕,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心。

  宝宝的鼻腔窄,鼻黏膜柔弱,鼻黏膜血管较成人丰富,分泌物也较多,加上神经系统对鼻黏膜分泌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宝宝又不善于自己擤鼻涕,因而流清鼻涕,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心。

  但也有病态的流鼻涕,流鼻涕的时间长,而且伴有其它症状。

  流鼻涕  鼻子下挂着鼻涕,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  感冒:感冒引起的鼻炎被称为急性鼻炎,此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腺体分泌增多即形成鼻涕,开始为清水样的,3~5天后渐为脓涕,以后逐渐痊愈。

  过敏性鼻炎:常流清涕并伴有鼻塞、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宝宝往往在清晨起床后明显,连连打喷嚏,接着清水鼻涕流个不停,如果宝宝出现这种情况需警惕宝宝是否患有过敏性鼻炎。

  鼻窦炎:宝宝因急慢性鼻炎继发鼻窦炎时,常常鼻涕会很多,似乎“流不完”,有时还伴有头痛。

  鼻息肉:个别宝宝仅单侧有鼻涕,但擤也擤不出来,鼻孔不通气,睡觉打呼噜,那就要警惕有鼻息肉的存在了。

  流鼻涕后,妈妈要初步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及时就医。  小鼻子舒适策略  流鼻涕的状况妈妈还需要认真对待,小心护理,减轻宝宝鼻子的不适。

  吸鼻器宝宝的鼻腔内若有分泌物堵塞,呼吸也变得不顺畅,容易哭闹,使鼻涕的分泌更多,吸鼻器一次可以吸取大量的鼻涕。

  使用前,妈妈先检查宝宝的鼻腔内是否有鼻痂,如果有,可用湿热的棉花棒软化异物,再使用吸鼻器。请注意,动作保持轻柔,避免太深入宝宝的鼻腔,造成疼痛或受伤,使用完要清洗干净。

  擤鼻涕1岁以上的宝宝,妈妈要教他正确的擤鼻方法:按住一侧鼻孔,一侧一侧地擤。同时要在鼻腔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副鼻窦内鼻涕不易擤出,而鼻腔内脓涕可进入副鼻窦内,也可进入咽鼓管造成中耳炎。

  鼻塞  引起鼻塞的原因很多,但对于宝宝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鼻腔分泌物:小宝宝如果鼻腔中的分泌物没有及时排出,会造成鼻塞,宝宝表现为吃奶时费力、烦躁,呼吸不畅。

  感冒:鼻塞为时甚短,伴有鼻痒、打喷嚏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

  鼻炎:鼻塞为间歇性和交替性,白天、天热或运动后减轻,夜间、寒冷或入睡后加重;侧卧时下侧鼻塞较重,伴有分泌物增多。  过敏性鼻炎:鼻塞系阵发性,往往突然发作,类似急性鼻炎,但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小鼻子的舒适策略  清除鼻痂如果是因鼻孔中有鼻痂堵塞,可用棉签蘸少量的清水,轻轻除去鼻腔中分泌物,动作要轻。千万不要将异物往里推,然后轻轻揉一揉宝宝鼻翼两侧,鼻痂就会自然脱落。

  热敷用湿热的小毛巾,在宝宝的鼻子上施行热敷。鼻黏膜遇热后,鼻腔会比较通畅,黏稠的鼻涕也较容易水化而流出来。妈妈在热敷时要保持动作轻柔,如果发现宝宝的鼻孔里有鼻痂,可以先用棉花棒蘸水清洁;也可以慢慢地按摩宝宝的鼻子或鼻翼两边,鼻痂会脱落。

  温度鼻黏膜的作用,是加温和加湿所吸入的空气,因此,处于冰冷或干燥的空气当中,都会加速鼻黏膜的血液循环,使得鼻黏膜充血、肿胀,并产生一些分泌物。建议妈妈,尽量将室温维持在20~25度,会比较舒适。

  湿度天气凉了,有些家里暖气开的很热,但开的时间太久,会造成空气太干、太热,反而使婴幼儿更容易流鼻水或鼻塞,请妈妈注意使用的时间,室内尽量维持在相对湿度50%~60%左右。

  北方天气干燥,加湿的方法可使用加湿器,或用湿墩布拖地、或者室内放个鱼缸养些小鱼或花草。

  使用滴鼻药  鼻腔局部滴药是治疗鼻炎、鼻窦炎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滴鼻方法必须正确,否则将影响治疗效果。

  滴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使用滴鼻剂前,要先将鼻腔内分泌物擤净,如果鼻腔内有干痂,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清洗泡,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

  ●常用的滴鼻方法是仰卧垂头法,即滴药时应仰卧于床上,肩下垫一个软枕,头尽量后仰,使鼻腔低于口咽部,滴药时可让药液顺着鼻孔一侧慢慢流下,以免药液直接流入刺激咽部滴药后轻按两侧鼻翼,保持原位3~5分钟,让药液充分吸收。

  妈妈经验  流鼻涕自制葱白饮 丁冬妈妈  喝葱白煮水是在宝宝刚开始流鼻涕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煮法很简单,就是用大葱根部的一段葱白,约手指头那么长即可,加水煮约半小时。成300ml左右。可放冰糖调味。

  如果有点轻微的咳嗽迹象时。川贝梨水或川贝蒸梨都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法。在病还未发起时。抓紧多喝点梨水,一般会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感冒兼有咳嗽,不妨两种水一起煮。通常做法是在川贝梨水中放上一段葱白,还可以加上一块萝卜,既能预防感冒。还有止咳效果。

  流鼻涕不一定要用药 子涵妈妈  流鼻涕不一定是感冒,也不是非吃药不可,其实一些症状轻微的小病,用自然疗法,加上多休息、多运动、补充营养也可以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尤其婴幼儿的器官都还在生长当中,吃过量的药,反而对身体不好。建议妈妈应该请教医生,分辨病情的严重程度后,再决定婴幼儿是否要吃药。  流鼻涕多喝水  胖胖妈妈  中医对流清鼻涕、黄鼻涕有说法。

  清水样鼻涕多见于伤风感冒初期的宝宝。鼻涕变黄,使用热药过头、病日寸间过久、病后阴虚导致虚火上浮,出现黄鼻涕。妈妈可以根据宝宝严重程度,逐级使用白开水、菊花水、金银花水调整。

  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  小琪妈妈  在使用空调过后,我发现宝宝早晨起来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当时以为是感冒了,但吃感冒药不见好转,我才带着宝宝到医院。

  医生说这是过敏性鼻炎,室内外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会引起常年性发作,应尽可能避免孩子接触这类物质,也就不会发病了。后来我停止使用空调,把家中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宝宝的流鼻涕症状渐渐消失了。

  鼻塞时试试土方法  小诺妈妈  将葱白捣烂取其汁渗入药棉内,将药棉塞进宝宝鼻孔,或将大蒜瓣1个削成比鼻孔稍小的圆柱形,用纱布包好塞入鼻孔,效果也不错。只要宝宝不拒绝,妈妈们不妨试试看。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