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结束 4招巧避“节后综合症”
第一招: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睡眠
十一长假,人们娱乐玩耍、或外出旅游、走亲探友,休息的时间反而比平时上班时还少,作息时间和规律被打乱,扰乱了生物钟;加之节日期间饮食无规律,不少人还烟酒无度,暴饮暴食,造成营养搭配不均,身体各器官超负荷运转,引起功能紊乱,尽管还没有达到发病的地步,但已经让人体感到不适了。长假结束,一旦回到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就容易身心失衡,出现各种亚健康症状,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英国萨里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一旦重返工作岗位,长假期间充分自由的“睡眠/清醒模式”就必须被打破,生物钟必须恢复到正常上班的模式,而这种不适应产生的负面作用与飞行时差反应极为相似。其症状包括: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问题、手脚笨拙、总感觉不舒服、乏力、疲劳和易怒。早上极不情愿地离开热被窝,起床后感觉倦怠,夜晚入睡困难,白天睡意朦胧。
资深心理师提示,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认真调节生物钟,长假玩乐过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可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解除,要做到起居有序,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并积极锻炼身体,如步行、慢跑,让自己心跳加快并出汗。适度调节自己的状态,使自己的身体比较适应快节奏工作。上班前要好好洗个澡,有效消除疲劳,而对于在假期后需要回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说,则需要父母辅助孩子来调整身体和心理的状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第二招:调试心态制定计划
十一长假,难免过度放松,辣妈节后开始工作时会出现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情况。此时可适当去散步或喝杯咖啡,不要强迫马上投入较复杂的工作。心理师建议,可以制定时间表,把工作按照重要度排序,按时保质完成常规工作。
上班后一定要给自己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做好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一天中要做几件重要的事情,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让自己更多关注这些事情就会慢慢让自己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当然,也可以看看今年的计划与工作任务,给自己安排多一些的工作,给自己多一些压力,让较大一点的压力带你进入工作状态,压力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是压力还可以让自己从节奏上忙起来,从而让自己可以快速恢复以往的工作状态。
第三招:饮食调养缓解不适预防疾病
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冷、过硬、过辛辣的食物,减轻肠胃的负担。多吃些新鲜水果、蔬菜和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动物肝脏等。每天还应多饮用热茶、活性水或纯净水,适当控制零食,以便缓解身体的疲劳感。营养学家发现,摄入过多的糖或淀粉会使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缺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时,会使人害怕交往,不敢面对压力;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和镁时,会使人紧张;缺乏褪黑素素时,会使人失眠。可适当补充杏仁、花生、大豆、生蚝和吞拿鱼等。
第四招:自我保健缓解紧张疲劳
节后缓解疲劳感和紧张情绪有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需要保证24小时开窗通风;
第二、不吃或少吃糖和淀粉,饮食以鱼类、肉类、蛋类、生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为主;
第三、每次吃不超过七成饱,每日吃两到三餐,不吃或少吃零食;
第四、每天做有氧运动1-2个小时以上,在运动中积极休息,能走路时不开车,能爬楼梯时不坐电梯;
第五、补充多维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辅酶Q10等抗氧化剂;
第六、不要长久静坐,保持放松的姿势,必要时做保健按摩理疗和蒸桑拿热疗。
反应迟钝,疲乏无力,昏昏欲睡。遇到这种情况,只要使与大脑连接的部位得到运动,就能够刺激脑部而恢复清醒状态,而这些部位中最有效应的,就是手指尖以及头部。
现针对指尖和头部介绍两种醒脑法:
1、两手握拳,然后从小指开始,逐渐将手指伸展,依次是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手指伸开时要迅速、有力。拳头打开之后,要用力伸展手指。从小指开始,内收握拳,顺序依旧是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收拳时要做到缓慢、有力。然后,再依次将手指打开。
2、用手指代替梳子,从前额的发际处向后梳到枕部,然后弧形梳到耳上及耳后部。如此反复10-20次。
这样,周而复始,连续三遍,就可以收到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改善人体血液供应、健脑爽神、降低血压的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