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流口水的按摩护理方案
目前,中西医都没有什么有效控制流涎的药物,而采用按摩治疗却有一定的效果。
●流涎的病因病机
流涎的发病原因大都因口腔、咽黏膜炎症、溃疡等引起,因创面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多,由于疼痛又使患儿不愿下咽,故而溢出。有一些患儿是因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病变而引起,如脑性瘫痪、延髓麻痹、面神经麻痹等,使一侧面肌麻痹,唾液不能固收在口腔内而溢出。
按照中医的理论分析,流涎病症的出现常见于两种症状:
(1)阳明积热者:其原因表现为因过量乳食,胃内积热,浊热上犯,廉泉不固,唾液外流。
(2)脾胃虚寒者:其病变原因是因体质虚弱而又过多吃生冷食物,脾阳耗伤,中州虚冷,牌失约制,涎液外溢。
●流涎的诊断分型
(1)流涎的诊断标准
其表现症状为口腔不断有口水外淌,进食时会更多。流涎日久,可使口周及舌尖发炎、溃疡、疼痛等。
(2)流涎的辨证分型
①阳明积热型:其表现症状是口中流涎,口臭唇红,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②脾胃虚寒型:其表现症状是口水清冷、色自不稠、长流不断;衰弱无神,大便溏薄,舌质胖嫩,脉虚。
(3)流涎的治疗原则
对流涎的治疗原则主要在于止涎求本,要依据病症适当调理脾胃而达到止涎之目的。阳明积热者,应以清热消积、和胃止涎为主。脾胃虚寒者,应以健脾温中、和胃止涎为宜。
(4)流涎的按摩手法
基本手法
①将患儿置于坐位,头偏于—侧。沿胸锁乳突肌进行多指拿揉法,反复按摩。
②揉翳风穴,沿发际边缘进行多指揉、按或擦法。反复按摩。
③点风府穴,沿枕后边缘进行滚法和拇指压迫法。
④点哑门穴,揉天柱穴。
⑤点揉公孙穴、足三里穴、大陵穴与内劳宫穴。
以上按摩方法皆在一侧。如果病症是因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病变所造成的一侧流涎,则按摩于患侧即可。如果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双侧流涎,则双侧交替按摩。
随病症型增减手法
①阳明积热型:对此类型病症应沿上腹部逆时针旋转按揉。重点中脘、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
②脾胃虚寒型:此病症的治疗方法是将手掌搓热,沿上腹部作顺时针团
摩,由浅至深,揉至腹中有热感或皮肤微微潮红为宜。点揉关元、气海,叠神阙。
爱心提示
(1)要忌食辛辣食物。
(2)要忌食生冷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