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按天性来培养孩子 - 健康之初


因材施教按天性来培养孩子

核心提示:因材施教按天性来培养孩子,   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父母只有认识到孩子的天性,了解到孩子独有的特点,因材施教,才会少一些困惑,多一些明智;孩子也才会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成功。

  因材施教按天性来培养孩子,   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父母只有认识到孩子的天性,了解到孩子独有的特点,因材施教,才会少一些困惑,多一些明智;孩子也才会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成功。  —俄国教育家 斯坦丁·乌申斯基 ..

  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父母只有认识到孩子的天性,了解到孩子独有的特点,因材施教,才会少一些困惑,多一些明智;孩子也才会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成功。

  —俄国教育家    斯坦丁·乌申斯基

  【个案点击】

  飞飞是个十分聪明的孩子,成绩很好,尤其是数学,几乎都是一听就懂,在班里数学一直是第一名,还曾经获得市里数学单科竞赛冠军。当然,飞飞的也有不理想的地方,就是无论他多么努力,作文也总是写不好。

  飞飞的父母总拿飞飞的作文与他班里作文最好的那个同学相比,经常批评飞飞没有想象力,缺少语言组织能力等等。飞飞本来还想多看一些课外书,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的水平,但听到爸妈多次批评自己之后,飞飞也开始承认自己没有写作能力了,并对作文开始厌恶。

  【案例解析】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总结的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古人就知道根据不同的人来施以不同的教育,以此获得理想的效果。而现在有些父母对因材施教却缺少深刻理解。他们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希望孩子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取胜,但很多时候会如上例中飞飞的父母那样,结果事与愿违。这其中的原因是家长没有注重孩子的自然天性,不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没有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结果。

  同样是孩子,在智力、禀赋、性格、心理等各个方面会存在着不同的特点。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自身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采取适合孩子自身特点的方式,因材施教,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像上例中的飞飞的父母,不面对孩子自身的特点,对孩子要求过于完美,一味地拿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这样做不仅会伤了孩子的自尊,还使孩子失去了自信。这样违反因材施教原则的行为,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

  因材施教,切忌照搬运用别人教育孩子的成功模式。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给孩子定下合适的目标,提出合理的要求。别的孩子可能在某方面天赋很好,不需要父母怎么费心就会做出成绩,而自己的孩子这方面能力比较差,就需要父母采取适合孩子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如:不能因为别的孩子天生心态比较稳定,遇到什么突发事件都能沉着应变,就同样要求天生胆小、怕事的孩子也做到遇事不慌;不能因为别的孩子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因此用夸奖别人的方式来激发自己的孩子,要求本来怯懦自卑的他同样富有竞争意识。这些做法的结果只会是事与愿违。

  总之,父母不能像上例中飞飞的父母那样忽视孩子的长处,拿孩子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去进行盲目的教育。父母只有认真分析孩子的智力结构、兴趣爱好、性格偏向等,采取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孩子发挥出自己的特长,逐渐改善先天的不足,协调健康地成长。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