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要点杜绝婴幼儿意外事故
婴幼儿常见的事故伤害类型
类型1:窒息
根据报章媒体的调查数据,1岁以下婴幼儿,非疾病原因所造成最严重的问题是溢奶窒息,因溢奶而发生的事故约占总体伤害比率的6成。宝宝喝完奶之后,一定要先拍嗝至少15分钟,喝完奶后的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最容易溢奶,这段时间都不要离开宝宝。选购婴儿床时,挑选可移动的款式,尽量让宝宝在照顾者的视线内,以便事故发生时可以立即处理。
类型2:跌摔伤
大部分成人的身材比例是八头身,而孩子的头部却占全身的1/4,重心不稳容易跌倒。家长并非要控制孩子不跌倒,而是尽量营造安全的环境,让宝宝跌倒时不至于造成重大伤害。
家长必须蹲下来从孩子角度出发,才能发现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例如:低矮的茶几只会撞到大人的大腿,却会撞到孩子的眼睛、头部,建议家长做好周围的防护措施。如在沙发周围铺上软垫,桌椅、墙角等尖锐处设置防撞条等。
类型3:烧烫伤
目前已有正确观念要将危险物品放置在高处,如热水瓶、烤箱、开饮机等。然而,3C产品崛起后,家里充斥着手机、平板的电源线,最近急诊室常收到的婴幼儿烧烫伤案例,就是父母未将行动装置的电源线拔掉,被孩子拿来含在嘴巴里,造成口腔严重烧灼伤。
居家电器的电源线也不能疏忽,触电和拉扯饮水机等电器电线而产生的事故也不少,许多人为了美观而铺上桌巾,却因孩子贪玩将桌巾扯下来,使得桌上的热水瓶掉落而发生事故。林月琴执行长提醒家长,电线一定要放在家具后方,或钉在墙壁上,行动电话充完电即将插头拔走,多一个动作虽然麻烦,却能避免孩子遭受重大伤害。
类型4:误食
林月琴执行长提到,台湾家长在喂孩子吃药时常哄骗孩子这是吃糖果,造成孩子对于药品的认知错误,日后发生误食的机率增加。建议爸爸妈妈直接表明这是吃药,不要让孩子误会。
若是要将清洁剂以另外的空瓶放置,一定要将瓶身外包装拆掉,并且写上内容物,再放置高处。因为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会感到不安,看到没有外包装的空瓶会产生不确定性,大大降低误用的机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