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其实不用太在意身体的各项指标
现如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三高”已经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病症,而这些病症也需要每天服药来加以维持。得了“三高”的治疗方式就是降低相关指标,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但是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老年人没必要刻意的将自己的这三项指标“低一点,再低一点”,甚至与年轻人平齐,这样做反而对自己的健康不利。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41.6万份英国老人的电子病历。他们发现,与血压正常的老人相比,75岁及以上高血压老人将血压强行控制到低于130/80毫米汞柱时,死亡率反而更高。
图片源于站酷海洛
血压过低增加风险
老人的血压如果持续过低,则会使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的粘稠度和凝固度升高,而老年人普遍换动脉硬化疾病的比例大,他们的血管腔壁普遍比较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往往易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导致昏厥、跌倒、老痴等,严重时还可能促生血栓,增加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风险。
一般来讲,换高血压疾病的老年人群,血压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或者是140/90毫米汞柱是健康的,没必要将自己的血压控制在和年轻人一致的水平线上。
血糖也不可过低
血糖过高不行,血糖过低也不行。特别是老年人,对于血糖的控制也要适量,不可盲目降低。老年人对血糖的感应并不是那么敏感,如果一味的追求血糖过低,一旦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会增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群对于自己的血糖控制应采取“中庸”的方式,不能太过于严格,一般80岁以上者空腹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餐后血糖不超过11.1毫摩尔/升。
图片源于站酷海洛
适度控制血脂量
与血压、血糖相似,对于老年人群来说,血脂的控制也应适量。血脂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维持细胞膜弹性的重要物质,当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血管会变得脆弱,容易引起各类心血管疾病。
如果是没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人,可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控制在5.2~5.6毫摩尔/升;存在上述基础疾病,或有吸烟史的老年人,标准最好在4.16~4.68毫摩尔/升。
学会与症状和平共处,从容接受自己的状态,才是明智的举动。因此,老年人应该平平和和,没必要过度关注自己身体的硬性指标,更没必要要求自己的身体与年轻人的状态一致,将指标控制在适合年龄阶段的正常范围内即可。心情好了,长寿才会如约而至。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