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大爷聚餐后肠管坏死,元凶竟在自己身上,揭秘肠中风原因! - 健康之初


​65岁大爷聚餐后肠管坏死,元凶竟在自己身上,揭秘肠中风原因!

核心提示:杭州的秦大爷,今年65岁,平时有点三高,身体还算硬朗,前几日和好友聚餐,因为心情好,吃了不少烤肉。但夜里睡觉的时候出现了腹痛症状,以为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肠胃炎,早晨起床之后就去药店买了点药。但是吃过药后,腹痛不但没有缓解,还出现了腹泻、大便带血、心跳加快等症状。

杭州的秦大爷,今年65岁,平时有点三高,身体还算硬朗,前几日和好友聚餐,因为心情好,吃了不少烤肉。但夜里睡觉的时候出现了腹痛症状,以为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肠胃炎,早晨起床之后就去药店买了点药。但是吃过药后,腹痛不但没有缓解,还出现了腹泻、大便带血、心跳加快等症状。

预感到事情不好的秦大爷连忙在家属的陪同下去医院就诊,肠镜检查后发现是“急性缺血性结肠炎”,也就是“肠中风”,而且已经出现肠管坏死,情况非常危急,医生立马为其进行了手术切除。

为什么会发生肠中风呢?

我们的肠道血液供应来源于三支大血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当这些血管发生血栓或狭窄,导致血流缓慢时,就有可能引起肠道缺血缺氧,发生肠中风。如果持续缺血状态太久,肠子就开始变黑、坏死。

肠中风一般发生在高脂饮食、饮酒、食用海鲜后,因为这样的饮食需要更多的血液去帮助消化。

shutterstock_693340771.jpg

图片来自海洛站酷

那肠中风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肠中风容易发生在六十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些人群大都有一些心血管疾病史,比如:

1.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

这些患者体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危害心脏,还可能导致为肠道供血的大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

2. 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的患者

因为肠系膜上的动脉口径较大,极易接纳从心脏脱落的栓子从而发生栓塞。大约有50%的肠中风患者都属于以上几种情况。

3. 患有全身性血管病变,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

这些人群,由于肠道小动脉受累,相应的肠管也容易由于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引发肠中风。

另外,年轻一点的病人若带有心房颤动、吃避孕药、有其他凝血疾病或使用毒品的话,同样有可能导致急性肠缺血,出现肠中风症状。

最后,如何预防肠中风呢?

1. 定期做肠镜检查

呼吁50岁以上、排便习惯改变的高危人群定期做肠镜检查,关注肠道健康。

2. 积极治疗原发病

原发病就是指高血压等三高疾病以及动脉硬化症状的疾病,这些都是肠中风的原发病。加紧治疗和控制这些疾病,才能够更好地预防肠中风的发生。

3. 注意饮食

要像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平日做到膳食合理,少吃动物性脂肪,不暴饮暴食,戒烟少酒,控制体重,适度锻炼,情绪开朗,尽可能地减少诱因。

4. 加强对肠中风的预防意识.

如果近期经常自觉饭后腹胀、隐痛、不适,服用消化药无效,且反复发生,体重呈下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必要措施,防治急性肠缺血发作。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