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可致死?
轻中度的溶血性贫血死亡率不高,但是重度的溶血性贫血是可以致死的。生活中若发生了溶血性贫血,要辨明类型,进行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溶血性贫血,通俗来讲,就是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活着寿命缩短),超过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溶血性贫血发生的原因,可概括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的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
01
多为遗传缺陷造成。比如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陷以及珠蛋白异常(如地中海贫血)等。
对待遗传性的病因,目前基本无解。只能对症治疗。轻度的贫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中重度的贫血多需要特殊治疗,如输血、去铁治疗、脾切除、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等。
02
外部因素异常可引起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可概括为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
包括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
(1)免疫因素
包括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入了血型不合的血液、药物性溶血等。
对于这类因素,可以去除病因的要积极去除病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
(2)非免疫性因素
①物理机械因素:例如人工心脏瓣膜、大面积烧伤、心瓣膜钙化狭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
②化学因素:比如某些可以引起溶血的蛇毒,以及苯肼等有毒化学试剂;
③感染因素:例如支原体肺炎、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④其他疾病:例如蚕豆病。蚕豆病身也是一种遗传缺陷性疾病,表现为进食蚕豆后引起溶血性贫血,溶血具体机制不明。
引起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很多,其治疗也要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01
对于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可以去除病因的,一定要去除病因。例如药物、输入血型不符的血液、化学试剂等因素,能避免的尽量避免,蚕豆病人也要避免食用蚕豆类制品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对于各种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原发病,例如疟疾等,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02
一旦出现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日常生活中也可多吃些补血的食物进行食补,例如猪肝、瘦肉、绿叶蔬菜和红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