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治疗及疗效标准 - 健康之初


白细胞减少症治疗及疗效标准

核心提示: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如下:

  一、一般治疗

  停用引起白细胞下降的药物,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苯等化学物品。

  二、西医治疗

  (1)升白细胞药物

  1)、 维生素B4:为核酸的活性成分,可刺激白细胞生成。

  2)、 鲨肝醇:造血组织中含量较多,可能促进造血功能。

  3)、 利血生:内含半硫胱氨酸,苯乙酸。可促进造血功能。

  4)、 碳酸锂:20~30mg/次,口服,一日3次。

  5)、 升白安片:50~100mg/次,口服,一日3次。

  (2)糖皮质激素 对一般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无效,白细胞持续减少,其原因可能为免疫因素时,可选用泼尼松10~20mg/次,口服,一日3次,但长期应用要注意其副作用。

  (3)进一步治疗

  可用粒细胞生长刺激因子

  惠尔血(G—CSF)150-3OOug,皮下注射,每天1次。或:特尔立(GM-CSF),150-300ug皮下注射每天1次。

  注:每天复查一次血象,白细胞>;;4.0×109/L,即停用。

  三、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中气亏虚证: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短气懒言,纳食减少,腹胀便溏,反复外感经久不愈,舌淡,苔薄白,脉缓或濡弱。补中益气。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2).心脾两虚证:心悸气短,身倦乏力,头晕失眠,食纳不香,面色少华,舌质淡,有齿痕,苔葱白,脉细弱。补益心脾。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3).脾肾阳虚证:形寒肢冷,面色恍白或晦暗,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或冷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沉细乏力。温补脾肾。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合右归饮加减。

  4).肝肾阴虚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颧红,五心烦热,或低热盗汗,口干咽燥,腰腿酸软,失眠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补肝肾。代表方:把菊地黄汤合大补阴丸加减。

  5).外感温热证:壮热头痛,有汗不解,面赤咽痛,口渴欲饮,头晕乏力,牙腿肿痛,或咽颊溃烂,大便秘结,小溪短赤,苔黄或白,脉细数。清热凉血解毒。代表方:清热(犀角)地黄汤合玉女煎加减。

  (2)、针灸治疗

  针刺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绝骨、血海、脯俞、太冲、太溪等穴,主治放疗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针刺 取穴:①大椎、脾俞(双),②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中等偏弱刺激,施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行针2次,两组交替取穴,每日1次,10次为 l疗程。

  艾灸 取穴大椎、肾俞及足三里,用艾灸皮肤至潮红为度,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主治本病心脾两虚、脾肾阳虚症者。

  光-磁疗法:用 LM-H光-磁治疗仪,将光-磁量子生物信息同步输入患者大椎、足三里、肾俞、气海、膈俞等穴,每次选主穴及配穴2个,每日照射1次,每次10分钟,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重新进行下一疗程。

  推拿 足三里穴、膻中、中脘穴,脊部督脉经,膀胱经,头部。①病人仰卧位,以双手拇指在足三里穴揉运100-200下,手法要轻柔,以局部发热为度,然后再用手掌分别在脑中、中脘穴施摩法,以得热为度。②俯卧位以捏脊法从长强至大椎穴施术7遍,先平捏2遍,再提捏2遍,最后用掌根在腰背督经上由下地作擦法,至感到背部热如出火为度。③正卧位:双手五指分开,微屈,在其头部自前而后,先中央再两边,作益脑法5-7遍,每日1次。

  疗效标准

  尚未见公认的疗效标,准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新药(西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中升白细胞药物疗效标准,按白细胞减少原因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 化疗或放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参考国外文献,将其疗效标准拟定如下:

  显效:同意患者用相同化疗方案,在第1、3疗程合用受检药物,第2、4疗程不用受检药物(即自身对照);或同类型病例中、年龄和白细胞基数相近者作为对照组,以上无论自身对照或另设对照组皆进行下列指标对比,化疗后比化疗前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数均值;最低数均值;粒细胞<;;0.5×109/L及1.0×109/L持续天数均值。如以上均值对照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者为显效。

  有效:比对照有统计学意义者。

  无效:比对照无统计学意义者。

  2)、慢性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3)、由药源性(如化疗药、化学药品)及放疗后等引起者。

  4)、由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或原因不明者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