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应辨别真假 - 健康之初


白细胞减少症应辨别真假

核心提示:白细胞减少临床缩减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为常见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以乏力、头晕为主,常伴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状;后者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为主。本病于任何年龄之两性均可罹患。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相同,故一并论述。

  白细胞减少临床缩减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

  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主症主要有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诊断鉴别

  一、诊断

  1.检验

  除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外,应注意有无白细胞质的改变(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者称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者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肾上腺素试验

  用0.1%肾上腺素0.2ml皮下注射后,于15min及30min分别计数粒细胞绝对值,如达正常或增至原来的一倍,提示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是由于循环池及边缘池的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肾上腺素试验应尽量选择白细胞计数最低时进行。伴有高血压及心脏疾患者慎用。

  3.氢化可的松试验

  琥珀酰氢化可的松100mg静注,注射前即刻及注射后3h各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1次,正常者用药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应较用药前增加>2.0×109/L。若低于此值表示骨髓释放功能不佳。

  4.其他检查

  必要时作血清及尿溶菌酶测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造血细胞培养及粒细胞寿命测定。

  二、鉴别

  1、低增生性白血病:临床可见贫血、发热或出血,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可以见到或不能见到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减低,但原始粒细胞>30%。而白细胞减少则幼稚细胞数少见,且无出血,无明显贫血现象。

  2、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或急或慢,多有出血、贫血表现,白细胞减少,尤以中性粒细胞明显,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明显减少,骨髓呈三系细胞减少。而粒细胞缺乏症则发病急,无出血,贫血不显,白细胞分类以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骨髓象呈粒系受抑,成熟障碍。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溃疡性咽峡炎、粒细胞减少,易与粒细胞减少症混淆,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片中可发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且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不难与粒细胞缺乏症鉴别。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与假性白细胞减少的区别

  部分病人在体检时或其他原因偶然发现白细胞总数减少,由于对血液系统疾病的紧张心理,会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积极治疗,而事实上并不等于能达到升高白细胞数的目的,并且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这类病人由于以往已经长期服用中西药治疗,因白细胞不上升,产生了心理障碍,经常自觉有头晕乏力等身体不适。

  此时寻找不到引起白细胞减少之原因,激发实验提示为阳性,考虑为假性白细胞减少。这类病人无须治疗,应对病人做解释工作,让其了解仅为数量减少之假性白细胞减少,与病理性白细胞减少有根本区别,让患者放下精神负担,克服焦虑情绪,注意饮食、生活和精神调理。亦可动态观察白细胞数量。

  并发症

  (1)口腔感染:这是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继而可有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及颈淋巴结肿大等。

  (2)急性肛周脓肿:可迅速形成溃疡、坏死及假膜。

  (3)全身各系统感染:败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胁,致死率高达30%~40%。

  白细胞减少症预防保健

  1.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及不洁饮食以免消化系统感染。

  2.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损害或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注意临床用药:慎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及解热镇痛药,应定期检查白细胞,严格掌握药量、用药时间,一经发现白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

  4.避免接触造成骨髓损害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1)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注意安全防护,定期检查血象,如发现白细胞减少,立即调离岗化。

  (2)对接触苯、二甲苯类有毒化学品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查血象。

  5.对患传染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6.对营养障碍者,应有针对性检查及纠正。

    健康之初(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