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不一定要补血 - 健康之初


贫血不一定要补血

核心提示:贫血真的就一定要补血吗?从医学上看,生活中认识的贫血、补血与医学上的贫血、补血,在概念及范围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别。

  贫血就要补血。因此,一些补血药、补血偏方十分盛行,有补血功能的红枣、枸杞、当归等中药更是卖得很火。贫血真的就一定要补血吗?笔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从医学上看,生活中认识的贫血、补血与医学上的贫血、补血,在概念及范围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别。

  贫血是症不是病

  从医学的角度看,什么是贫血呢?北京中科血康血液病医学研究首席专家张广蕊教授指出,贫血就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贫血一般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比如蹲一下再起来就会感觉到头晕眼花,这也是贫血的明显症状。贫血的人,通常面色十分憔悴、苍白,没有什么精神。

  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及分析引起的贫血的病种分类。假如只是看到贫血,没有及时查明并治疗贫血背后的更重要病症,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王文生主任医师指出,造成贫血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二是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受损或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都可能导致贫血。三是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等。任何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其中,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该类贫血又被称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

  五种方法治疗贫血

  从引起贫血的病因可以看出,贫血不是一个单独的病种,贫血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症状,引起了贫血必然有其原因,而大多数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大部分与血液病、肿瘤、肝病、妇科病、免疫病方面有关。

  张广蕊认为,针对贫血的不同原因,治疗贫血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种方法:一是病因治疗。治疗贫血的原则着重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投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二是药物治疗: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三是输血: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四是脾切除:脾脏是破坏血细胞的重要器官,与抗体的产生也有关,主要是针对免疫性引起的血液疾病造成的贫血,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五是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科学技术,目前仍在研究临床运用的初级阶段,主要用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获得痊愈。

  发生贫血该怎样补

  通常人们所说的贫血与医学上的贫血并不完全一致,大部分属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而发生的贫血。此种贫血在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因此人们就往往把缺铁性贫血等同于医学上的贫血看待了。

  王文生指出,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有贫血的迹象时,不应该盲目的吃一些食物自行补血。因为这些食品的补血功能是有待研究的,有的只是出于商业的目的被宣传成补血食品的。盲目通过这些食物补血,很容易掩盖病情,贫血症状背后的更大的病情就不能及时发现。盲目补血有可能造成贫血的症状缓解了,但其掩盖的其他更大的疾病却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张广蕊也表示,如果是得了缺铁性贫血,吃补血药,大部分是补充铁剂,上述的这些食物中也富含有铁剂,因此有补血的功能,但实际来说还是片面。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含铁的食物、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适当摄入一些维生素B12,避免吃冰冷食物、粗糙食物,避免饭后饮茶。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