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体检普通老百姓该怎么查?看看美国怎么做! - 健康之初


防癌体检普通老百姓该怎么查?看看美国怎么做!

核心提示:该如何做个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就在今年五月,美国内科医师协会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刊出一份最新的常见癌症筛查指南,并强烈推荐本国医生使用。不同于以往的癌症筛查指南,新的筛查建议更强调强调针对无特异风险的普通人群,更关注筛查方案的有效性,以避免假阳性结果带来不必要的进一步诊治,或许更符合普通市民的“切身利益”。

    目前,90%的癌症早期没有症状,90%的早期癌症必须依靠专业普查来发现,90%的癌症患者等有症状后到医院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最佳时期。因此,癌症普查成为不少人为自己健康防癌的一颗“定心丸”,但在社会上花样繁多、价格参差不齐的防癌项目中“一锅端”的选择,又会带来过度诊断以及过高的假阳性率等“自己吓自己”的问题。

  该如何做个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就在今年五月,美国内科医师协会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刊出一份最新的常见癌症筛查指南,并强烈推荐本国医生使用。不同于以往的癌症筛查指南,新的筛查建议更强调强调针对无特异风险的普通人群,更关注筛查方案的有效性,以避免假阳性结果带来不必要的进一步诊治,或许更符合普通市民的“切身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ACP指出,这些建议只针对无特异风险的普通人群,而非为有家族史、或带有其他高危险因素的患者而制定。

  美国内科医师协会推荐的乳腺癌筛查指南:

  1.对40-49岁、无特异性风险的女性,告知、讨论个体乳房X射线筛查的获益和危害;对告知后仍要求筛查者,行两年一次的乳房X射线检查。

  2.对50-74岁女性,鼓励行两年一次的乳房X射线检查。

  3.在40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女性,或健康状态欠佳、预期寿命少于10年的女性,不鼓励行乳腺癌筛查。

  4.对任何年龄的、无特异风险的女性,不使用MRI或层析成像进行筛查,取消每年一次的乳房X射线检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刘强教授解读,美国的乳腺癌筛查指南之所以提出更改,主要是近两年有研究提出虽然钼靶筛查可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但并不能降低其死亡率,所以才将钼靶筛查的频率和推荐强度有所降低。

  而我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的中位年龄较欧美要早十年左右,所以对于40-49岁的女性,强调一年一次的乳腺体检包括B超,仍然很有必要。此外根据中国的筛查指南,女性从20岁开始便要关注自己的乳腺,每个月做一次自检,3年做一次临床检查,30岁起临床检查增加到一年一次。 至于具体的临床检查方法,包括专家对乳房和腋窝淋巴结进行触检、超声检查还有乳腺钼靶检查。而钼靶检查一般建议35岁-40岁以上的女性再做。

  美国内科医师协会推荐的宫颈癌筛查指南:

  1.对小于21岁女性,不进行宫颈癌筛检。

  2.对21岁-29岁(已有性生活)女性,每3年1次宫颈细胞涂片检查。

  3.对30岁-65岁女性,每5年1次宫颈细胞涂片+HPV检测。

  4.在30岁以下女性,不建议行HPV检测。

  5.65岁以上的女性中,有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阴性结果、或连续2次细胞学检查阴性且近10年HPV检测阴性(要求最近一次检测在5年内)者,可停止筛检。

  6.在任何年龄,因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和宫颈切除者,不再行宫颈癌筛检。

  7.不使用骨盆双手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副主任杨越波主任医师解读:有意思的是,在我国并没有确切的宫颈癌筛查指南,我国宫颈癌筛查主要参考美国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学会 (ASCCP)颁布的指南,以往筛查建议>21岁或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

  建议21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一年一次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不能少。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查+HPV病毒检测,如果两项结果均显示正常,3—5年内可以不用再查,如果只检查其中的一项,需要一至三年检查一次。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