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晓雁:乳房自测方法
近年来乳房类疾病发病率上升很快,患者年龄也越来越小。为了防患于未然,女性平日的保养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无意中或自我检查中发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一、乳房自我检查意义
1、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容易推广;
2、鼓励妇女作定期乳房自查;
3、普及乳房自查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4、通过自查发现的癌肿55%为0期~1期;
5、但偶然发现的癌肿仅19%为0期~1期。
二、定期自检,及早排查
◆体检时间:月经来潮的第7-10天最为适宜。
◆体检手法:用指腹而不是指尖触诊。
◆体检顺序:乳房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乳晕区→乳房腋尾部→ 腋窝。
◆体检体位:立位、坐位及仰卧位均可。
一般自检通常选在月经过后的两三天,把手放在后头较易发现硬块、硬结。乳房很大的女性可躺下来,用毛巾垫在肩下,使乳房平展以便检查。
操作步骤:
一看:脱去衣服,双手叉腰,面对镜子,检查乳头是否回缩和偏移,乳房皮肤有无酒窝症(早期表现)、桔皮样外观(晚期现)。
二摸:坐位或仰卧,五指并拢用手指掌面及手掌前半部分平方于乳房上触摸(不要抓捏乳房,防止把乳腺小叶误认为肿块)。检查乳房内有无肿块及压痛,以及肿块大小、形状、质地、表面状态、活动度、边界是否清楚。
三挤:非哺乳期内,双手环握乳房,用掌根适当用力挤压,检查乳头有无液体溢出及液体的性质。据统计,乳头溢液患者中乳癌发病率为20%~45%。乳头溢液是导管内癌的首发症状。
三、自检乳房是否出现以下症状
1、乳腺肿块
乳腺肿块是乳腺肿瘤的主要症状,乳腺肿块也见于乳腺增生症、乳腺结核等。
2、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
触摸乳腺时发现比其周围稍厚的组织,界限不清,难以测出其确切大小,临床上一般多诊断为“增生”。此种情况在未闭经的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有些大小的变化,多属生理性。但增厚组织长期存在,尤其出现在绝经后妇女时,必须予以重视。
3、乳腺疼痛
乳腺的剧烈疼痛伴有触痛常为乳腺的炎症性表现,见于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如乳房局部疼痛,常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多见于乳腺的单纯性和囊性增生。
4、乳头溢液
在妇女非哺乳期间,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最常见的病因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其次为乳腺囊性增生和乳管扩张症,约15%的病人为乳腺癌,应特别注意血性溢液并伴有乳房肿块的情况。有些药物也可引起双侧乳头溢液,如雌激素、避孕药等。
5、乳腺皮肤改变
多数乳腺疾病其乳腺皮肤无任何改变,急性乳腺炎常有皮肤红肿,乳腺结核可伴有皮肤溃疡或瘘管,乳腺癌可出现皮肤“桔皮”样改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乳癌———炎性乳癌,乳腺皮肤可出现广泛红肿。
6、乳房轮廓改变
正常乳房具有完整的弧形轮廓,此种弧形的任何缺陷或异常,均非常重要,常为乳腺癌的早期表现。
7、乳头改变
乳腺先天性发育不全时乳头可以内陷,多见于无哺乳史的妇女。乳头内陷也见于乳腺癌,常为单侧内陷。乳头周围皮肤反复出现湿疹、皮肤瘙痒,经久不愈,应考虑派杰氏病的可能,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本文指导专家:
刘晓雁:副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临床流行病学硕士。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委员。擅长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