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辨认7大整形陷阱
目前,中国的医疗美容行业飞速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骇人听闻”,比如准入标准不高、人员素质偏低、质量管理不严、违法广告泛滥,医疗美容安全事件频发,甚至出现因整形导致死亡的严重事件。特别是去年11月发生的王贝事件,在社会上和业界引起强烈震动,成为2011年整形行业大整顿的导火索。
据悉,卫生部在1月份发文,誓把不正规的机构从整形界扫地出门。在广东,专家组成员将从3月开始对全省219家整形机构进行抽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高建华说,这一整顿行动的目的就是净化整形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实在太乱,一步一陷阱。
1
整形广告陷阱:最忽悠
惯用伎俩:使用高深、夸张的词语进行包装
“国际连锁、亚太中心、指定基地、韩国专家坐诊并亲自主刀”……打开整形网站或翻开报刊都能看到这些广告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唐志荣说,“国际连锁?我还没见广东哪个整形机构在国外开过店。韩国专家坐诊?大概也是串门吧。”
“世界上最精密的乳房测量仪”、“2C双平面无缝丰胸专利技术”、“极速丰胸”、“术后第二天即可正常上班”,诸如此类的宣传可以说近于泛滥,其目的就是以最“诱惑”的方式“吸引客源”。
唐志荣表示,整形同行(特别是隆胸手术相对较多的整形医生)都清楚,目前还没有所谓的有专利的丰胸器械,更没有“丰胸专利技术”,国家卫生医疗的有关行政部门也从没有指定哪家整形机构为“某某地区唯一指定的隆胸手术失败修复中心”,但有些整形机构常借用这些名词炒作,自己给自己戴“高帽”。
2
整形材料陷阱:最黑心
惯用伎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隆鼻、隆胸、注射……每一个整容整形项目都需要使用材料,而材料这里面的猫腻就大了,特别是注射类材料出现了大量的“李鬼”,其以假乱真的功夫甚至到了“李鬼李逵分不清”的地步。有的甚至还会使用“山寨”产品,仿冒知名产品,从中牟取暴利。
专家表示,选择材料前,要与施术医生进行深度沟通,详细了解各种材料的优缺点,最好能看看该产品的药监局审批证、产品的注册证,同时保留产品外包装。如果产品有问题,可以作为投诉的凭证。
同一个整容项目,一旦涉及假体材料的使用,价格可相差很远。为避免被忽悠,术前要多对比咨询,最好能当面打开假体包装,确认后将材料编号、条形码等材料的具体资料签入手术协议内,防止假体材料被调包。
3
网络宣传陷阱:最难辨
惯用伎俩:职业粉丝当“托”
现在很多整形网站打着第三者的旗号,给自己贴上“中立”标签。其实,表面上是在宣传整形知识,但真正的目的是靠给某些整形机构和整形医生“拉客”拿回扣。
另外,职业粉丝不仅在演唱会上深得好评,在网站上也有一片天地。你只要去整形机构的网站浏览,一些专栏故事、论坛上总会有“网友”写下自己整形的经历,还有照片的前后对比,然后就开始说自己在哪家医院做的,夸某位医生手术做得好。其实,这些有一部分就是“托”,其目的在于给某个医生树立好口碑,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4
手术方法宣传陷阱:最离谱
惯用伎俩:夸大其词,神乎其神
一月热文
01月10日—01月31日整形频道阅读排行
年终盘点:盘点2010年明星整容十宗“最”
285861
泰国最美人妖私房照曝光 讲述痛苦变性过程
278331
从鼻子看你婚姻是祸是福?
262485
整形狂人海蒂私密整形过程照
244227
美女疯狂整形高清全过程实拍
235531
塑身达人张淳淳抽脂感染全身溃烂
227752
老婆隆胸整形 老公倍感压力
214523
韩真真整容后很雷人 鼻假脸臃肿
195435
曝光德国艳星隆胸致死全过程
185645
直播男子微整形变成“女人”手术过程
173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