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期心理维护三部曲
我儿子轩轩1岁半以后,几乎1个多月就会发烧一次,每次要住院治疗1周。轩轩一吃药就反胃,只好依赖打针。但是打针也很困难,轩轩手臂上的肉比较厚,打点滴的时候不好找注射血管,只好从头皮上注射,或者采用肌肉注射。不管怎样,都需要父母“绑架”,使他动弹不得,才能接受治疗,每次都折腾出满头大汗,内衣湿透。我和他爸爸轮流请假带轩轩治病,身心疲惫,每过1个月就“胆战心惊”一次,生怕稍微有点闪失宝宝又会生病。
看着宝宝这么受罪,我们的内疚感也很强烈:都怪自己太没有经验、太粗心了,都怪自己不会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于是轩轩大病后获得的待遇很丰厚,比如我们会带着他到玩具店,轩轩手指什么,就买什么。因为家里的玩具太多了,客厅、儿童房、卧室里摆放的都是玩具,轩轩对玩具似乎不怎么感兴趣,总喜欢拿着玩具用脚踢,或者往地上摔打。平时吃饭的时候,吃多吃少、什么时候吃都由着他,怎么睡觉、什么时候睡觉也由着他。我们不敢惹轩轩生气,怕他一生气就“旧病复发”。偏偏轩轩脾气特别大,很容易就生气,一生气就非得把家里人折腾得都求饶才肯罢休。
现在,轩轩上了幼儿园,他的身体还真强壮了很多,不再经常生病,也愿意去幼儿园,就是脾气太难琢磨了。有时他跟小朋友玩得正高兴,突然就没来由地推别人一下、抓别人一把、跺别人一脚。我们真的很纳闷:宝宝的身体不招病了,不会是心理又出问题了吧?——轩轩妈
宝宝是父母的心头肉,时时牵挂、疼爱有加。宝宝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或者小伤小病,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恨不得疼在自己身上。有时一场疾病之后,宝宝瘦了,父母也累坏了。许多宝宝大病一场之后,连性格也发生了转变。
疾病是影响宝宝的重要生活事件,不但表现在身体健康上,还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进而造就宝宝性格的雏形。虽然疾病是人力无法抗拒的,但是疾病对人的心理和性格方面的消极影响,是可以尽力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