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睡前仪式有助孩子入睡 - 健康之初


培养睡前仪式有助孩子入睡

核心提示:“快快睡、快快长大”是很多爸妈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常常讲的话、老人家也很喜欢讲“一暝大一寸”。其实这些都是有理论根据的。

  自1960年代就开始有学者研究睡眠与生长激素分泌的关系。一般来说,晚上10点到半夜2点是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不过,并不是睡着就会分泌生长激素,这与睡眠的品质有关系。要有深层的睡眠(Non-REM)才会分泌生长激素。

  10点到2点是睡眠黄金期

  深层的睡眠是什么呢?通常我们的睡眠形态被粗略的分为两类-动眼期睡眠(REM)与非动眼期睡眠(non-REM)。深层睡眠通常发生在非动眼期。但新生儿(3个月前)只要一进入睡眠,就会分泌生长激素。而三、四个月大以上的婴孩,开始建立生理时钟后,生长激素就会在进入深层睡眠(非动眼期)时分泌,特别是在夜间10点到凌晨2点的这一段黄金时期。

  刚出生的小朋友是非常浅眠的,动眼期睡眠占了整体睡眠时间的50-60%,甚至更高。(相较于成人,动眼期约只占整体睡眠时间20-25%)这就是为什么婴儿常常一放下去就马上醒过来的原因。

  随着年龄成长,动眼期睡眠的比例会慢慢地下降,三、四个月大的婴儿才开始会建立有日夜节律的生理时钟。只是人类原始的生理时钟,是以25小时为单位循环,所以婴幼儿入眠时间会不固定。

  但是为什么我们大人没有这样的困扰呢?因为每天我们睁开眼睛,白天接触到光,晚上天暗,身体就会自动调节。所以如果将人关在一个接触不到外界日夜节律的房间,也不告诉他时间,凭着身体的感觉生活,每天固定想睡的时间会延后一个小时左右。因此很多新手爸妈最苦恼的就是孩子睡眠时间不固定或是难以睡过夜的问题。

  各年龄层所需睡眠时间

  (表格制作/台北医学大学小儿科医师张玺)

  戒夜奶,大人小孩睡过夜

  6到8个月是可以开始尝试睡过夜的时期,而夜奶则是睡过夜最大的阻碍。婴儿戒掉夜奶是许多爸妈遇到的一大难题,对于戒夜奶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主张坚持用替代方式哄睡而不给奶,有的则是选择循序渐进减少夜奶的奶量来断夜奶。不论何种方法,只要适合自己的情况都可以。

  当然,也要配合自己宝宝的个性,碰到毅力惊人的孩子,可能在坚持不给奶用抱着哄的状态下,宝宝不停歇地哭闹,被邻居打113家暴专线也说不定(这是在国外真实发生的案例)。

  也有朋友选择渐进式的减少奶量温柔的戒夜奶,孩子半夜醒来一哭就给奶,这样一戒就花了2年半的案例。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其实都没有关系。只要选择适合自己跟宝宝情况的就可以。

  而母乳亲喂的宝宝通常会比较晚戒掉夜奶。最重要的,就是爸妈要下定决心。一开始一定会经过一段阵痛期,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否则一两次的通融反而会造成婴孩更大的反弹。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坚定地哭下去,爸妈最后就会妥协,这样反而会让未来的断夜奶之路更艰辛。

  所以莫忘「断奶」初衷是很关键的。反覆告诉自己为什么要坚持让宝宝断夜奶,例如:因为睡眠品质不好,让我对宝宝越来越没有耐心!我需要宝宝晚上睡觉才能生二宝!我想要回到职场所以需要好的睡眠!等等的理由,同时让身边的共同照顾者或是长辈理解,否则当孩子讨奶哭闹时,家族的压力会让妈妈很难不破功。

  在这个时期也可以开始训练婴孩早睡早起的习惯,比起早睡,早起更重要。固定的时间(例如早上7点)唤醒孩子,这样才不会因为睡太晚造成晚上入睡困难。

  另外,午觉也是影响的因素之一,平均来说建议:一岁3小时、两岁2小时、三岁1小时是睡午觉时间的参考。午睡的时间不要太晚,例如傍晚四、五点以后就不要让孩子睡觉免得晚上睡不着。

  建立良好睡眠仪式

  一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可以建立良好的睡前仪式,也就是习惯的建立。其实一岁前的孩子在训练睡过夜时,就可以慢慢的建构专属于他的睡前仪式。例如有些孩子睡觉时一定要特定的嘴嘴、被被,就是一种心理制约反应。让孩子把这些仪式或是特殊物品与睡眠连结,这样哄睡孩子就轻松多了。

  以我的孩子为例,老大(目前三岁半)睡前一定是:刷牙-尿尿-穿睡衣裹被被绑肚子-躺上床跟爸妈说“晚安”。因此现在只要晚上9点一到,跟他说“去刷牙/尿尿”他就知道该睡觉了。

  妹妹(一岁半)则是换睡衣裹被被绑肚子-睡前奶-自己的手掩面,翻滚一阵子之后就会睡着。所以帮她换睡衣绑肚子,她就知道要睡觉了,喝完奶之后自己就会拿手掌盖头盖脸把自己哄睡。

  每个家庭都可以有自己专属的睡前仪式,但是不论哪一种,千万不要像电影演的那样,讲床边故事讲到睡着,否则这个制约建立起来以后,孩子会习惯要听故事听到睡着,这样爸妈就必须练就天桥下说书人的技能才能应付了!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