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去安亲班让孩子做决定 - 健康之初


要不要去安亲班让孩子做决定

核心提示:也许某些习惯确实做久了就能成自然,可是一个人做人处事、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等的能力,都是需要从小有机会培养——经由自己的选择、经验、体悟、修正而慢慢累积出来。

  小五的孩子不想再去安亲班了!迷上篮球的他,想要放学后留在学校参加篮球训练,承诺结束训练后就和同学一起走路回家,回到家则会先去洗澡、再到隔壁阿嬷家吃晚饭,吃完饭就马上回来乖乖做功课…他的妈妈问我:“他真的能做到吗?!”

  我其实很想为这个因为兴趣,而想学习为自己决定负责的男孩拍拍手,也觉得放学后,可以不用马上又钻进像教室一样的安亲班,可以不用立刻又回到书桌前面对功课,可以和同学在操场上笑闹奔跑、挥汗投入自己热爱的运动中…真的是一件对孩子来说,既幸福也是身心平衡又健康的好事。

  可是他的妈妈却忧心忡忡——担心不去安亲班之后,儿子向来不错的功课会不会因此退步?害怕无人管束儿子的作息,他是不是就会放纵自己、浪费时间?

  我问他的妈妈:“孩子的成绩是因为安亲班老师的努力,才能维持的这么好吗?那么这才是应该要担心的事吧?原来儿子的好成绩是别人成就出来的,但是安亲班的老师能一路照看孩子的成绩到他大学毕业吗?还是在哪个时间点,父母、老师才觉得可以放手并相信孩子就能拥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能为自己的成绩负责?”

  再请她想想看,一个人的时间、一个人的日子,不是应该要让他自己学着怎么好好利用、如何好好去过吗?父母把孩子醒着的时间全部塞到满满的,或许可以解决眼前他没有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问题,但是父母真有办法可以一直排定孩子的作息时刻表,可以一直要求他每天日子该怎么正确地过…就让他有个充实、富意义又令人(其实只是令父母而已)满意的幸福人生吗?

  填鸭式生活恐剥夺孩子选择判断能力

  事实上孩子所有的能力——举凡读书的方法、时间的运用、如何过日子、如何交朋友、怎么消费、怎么理财、怎么判断是非对错、怎么对不正当说不…全部都不是父母给了他处理的办法、颁布了一套执行的方式,然后逼着他重复、反覆的操作后,就能让孩子像被制约般,内化这些被填鸭和灌输的东西成为属于他自己的。

  也许某些习惯确实做久了就能成自然,可是一个人做人处事、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等的能力,都是需要从小有机会培养——经由自己的选择、经验、体悟、修正而慢慢累积出来。但父母似乎以为只要让孩子乖乖照着做,等到他二十岁生日那天、当他吹熄了生日蛋糕上的蜡烛,所有的能力就能瞬间成为他人生行囊里的礼物,陪伴孩子幸福快乐地过此一生了!然而孩子所具备的能力,绝对不是这么「神迹」得来的,所以只要孩子的自主选择、决定以及经验和体会的过程是安全的,不会为他自己或其他人造成危险、不会对别人带来实质的困扰和不便,父母就应该及早放手让孩子去学习、体验、修正藉以锻链出这些能力。

  担忧孩子无法调配时间?确实监督并要求孩子落实承诺

  当然孩子一开始基本都不会做的很好,但我们大人在接触或学习新事物时,不也经常表现的只是差强人意?但是只要愿意继续努力,从做中学、从经验中累积实力,最终所有的新手与菜鸟,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能手与老鸟啊!

  不过父母还是可以从旁协助孩子,建立一些能力培养的评估标准,藉以确定孩子执行时所用的方法是不是有效?!所以我建议这个妈妈可以与儿子约法三章:每天应该几点前到家?功课要在什么时候完成?成绩应该维持在什么范围之内?每周仍要阅读几本课外书?

  而到家时间、洗好澡没、是否准时下楼吃饭…可以请阿嬷代为确定孩子是否能做到,至于每天功课何时完成、成绩是否维持在一定水准、课外书的阅读是否一如承诺…妈妈就要自己确实监督、要求孩子必需落实承诺,否则孩子只顾争取权力却不负起相对的义务,只会夸夸其词、乱开支票却无需实践、兑现,那么他非但培养不出什么能力,反而还养成不负责任的态度。

  最后,我提醒这个妈妈要记得赞赏、肯定孩子:“妈妈同意你不用去安亲班,对你来说,未必是如愿以偿的好事,反而可能是你重重考验的开始,因为要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的、人生很重要的大事。而你如果能在小学五年级时,就有这样的认知、勇气并愿意学习、承担,你真的是个很棒的小孩,所以妈妈也会协助你并为你加油的!”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