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被“微阅读”掌控 - 健康之初


别让孩子被“微阅读”掌控

核心提示:“微阅读”,是伴随手机短消息、网文、博文出现而兴起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在家庭中的普及,少年儿童的“微阅读”渐成趋势。

  据报道,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近日公布了《上海市少儿“微阅读”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四成的少年儿童进行“微阅读”,其中好友动态、娱乐明星、星座运程之类的话题成为少年儿童关注的热点。

  “微阅读”,是伴随手机短消息、网文、博文出现而兴起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在家庭中的普及,少年儿童的“微阅读”渐成趋势。

  以微博为例,调查显示,少年儿童玩微博的主要原因是:为好奇心驱使(22.6%)、大家都玩(20.8%)、微博简单方便(56.6%);孩子们认为受微博吸引的原因主要是紧密联系同学好友(55.3%)、可以看到各种犀利或搞笑评论(49.3%)、可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48.3%)、能获得多样信息丰富生活(46%)等。孩子们可不受时空限制登录微博,课间休息、坐车吃饭、起床或睡前,都是他们“微阅读”的时间。这种碎片式的即时分享(只言片语、闲言碎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逐渐被少年儿童认同和适应,也花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

  调查结果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些信息——少年儿童进行“微阅读”的消遣性、娱乐化特点非常明显,“微阅读”碎片式的传播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对家长、学校、社会而言,密切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动态,引导他们将“微阅读”和“深阅读”相结合,成为当下亟须重视的问题。

  “微阅读”其实是信息爆炸时代的症候之一。尽管关于“微阅读”价值的认定还处于争论阶段,但碎片化的信息导致碎片化思维这一结论显然是成立的,而且已经有了不少的例证。从教育学角度讲,如果过度沉溺于“微阅读”,其实用性和消遣性会在无形中消解少年儿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从而影响到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因为单纯的信息量累加,并不能产生深度阅读所带来的拓展智识的效果。如何减少“微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负面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

  笔者认为,学校、家庭要在少年儿童中倡导多元化阅读习惯,教会孩子以“深读”和“微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并逐渐引导孩子走向智慧型阅读。而对少年儿童健康、智慧阅读方式的培养,应建立在对少年儿童阅读现状的准确把握上。学校不仅仅要与家长配合,还要积极与社会多方面联动,共同关注少年儿童阅读动态。多学科、多角度地分析研究少年儿童线上线下的阅读需求、阅读心理、阅读误区等,通过多方合力,清晰把握少年儿童的阅读状态,有效引导,及时纠偏,如此才能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拓展智识、丰富生命体验。

(责任编辑:蒋蓉)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