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教育出焦虑孩子 - 健康之初


“激将法”教育出焦虑孩子

核心提示:许多父母爱用“激将法”教育孩子。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不能真切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许多父母爱用“激将法”教育孩子。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不能真切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李晴常会想起妈妈对她说过的话:你还很差,怎么能放松开心呢?

  李晴在政府机关上班。

  因为感觉领导对自己印象不好,所以变得焦虑而紧张。焦虑的结果是做事情更容易出错,而且事情好像永远也做不完,就这样她带着压抑的情绪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爱用“激将法”的父母

  李晴一个人在外工作,只有过年才会回家一次,离开家的原因就是想离妈妈远点。妈妈教育她的方法是“激将法”,如果李晴做错了什么,或者即使没有做错什么,父母都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这让她变的非常不自信。

  虽然她知道妈妈是太爱自己,太担心自己才这样做的,但她很不喜欢母亲这样对待自己,每当妈妈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的不好的时候,她总会默默的走开。记得小时候妈妈带着她到邻居家串门,总是会夸奖别的小孩子,还会说:“我家晴晴就是不如亮亮。”之类的话。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她还会经常会想起。她说:“在家里的时候我不敢太开心,因为太开心父母就会说我哪里不好,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等等,所以一毕业我就选择了外地,希望离家远远的。”

  内心的负罪感挥之不去

  她现在终于可以自己独立生活了,也终于可以脱离妈妈的“激将法”的教育方式,不过噩梦似乎依然没有结束。对于工作和生活,她不希望别人来评价自己,有的时候想离开所有的人去流浪。

  在工作的时候,她总会想得很多,担心如果做不好工作,同事们会看不起她、笑话她;在休息的时候她也不能完全的放松,因为她会想起妈妈对她说过的话:你还很差,怎么能放松开心呢?所以李晴会产生强烈的自责。

  最后她哭着说:“觉得自己永远不能让他们(父母)开心,永远是他们的负担,也许自己出生就是个错。也许自己一直是别人的负担,也许换个孩子父母会开心的。”

  临床诊断:“激将法”的不当使用导致内心焦虑

  目前李晴没有达到焦虑症的程度,但已影响到了她正常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源自父母“激将法”的教育方式,让她变得自卑。

  她的自我评价也是动摇的,会被周围的人及环境过度的影响。她所有的选择和人生都与父母有关,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父母的肯定,并不能真切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孩子在小的时候往往是通过父母的“眼睛”来看待自己的,而李晴父母的“激将法”的教育方式虽然本意上是让她做的更好。但是在这种极端的要求下反而适得其反,李晴在父母的眼睛中看到的只有失败的自己,好像她做的一切都不曾让父母满意,而快乐也被父母看成了是一种自满,所以她唯一的快乐也被剥夺了,快乐的时候反而要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

  生活对于李晴来说只能是一种看不到尽头的煎熬,没有希望,因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无法得到肯定。当这种不被肯定的感觉越加强烈的时候,她对否定就愈加敏感,到最后在工作上表现的谨小慎微,在生活上惶惶不可终日。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