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整形:约六成人是“外貌协会”死忠 - 健康之初


数说整形:约六成人是“外貌协会”死忠

核心提示:日前高考状元曾世杰“因丑杀人案”引发网友大讨论,据调查,逾五成人承认自己是“外貌协会”成员 ,“以貌取人”从贬义词变成了现代潮流。

 本期话题:约六成人是“外貌协会”死忠  

  高考状元曾世杰“因丑杀人案”在一审判处死刑后,近日被发回重审,据悉曾世杰曾热衷整容。那么,到底有多少人也曾被“外貌歧视”了呢?围绕这个话题我们做了一项调查。 

  新闻回顾:高考状元杀人 称因太丑自卑

  调查回顾:你被“外貌歧视”了吗?

  数据说话:

  60.2%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是“外貌协会”成员 

  调查结果显示,在找对象或者人际交往中,60.2%的人承认自己是“外貌协会”,看重对方的外表,把外表当做第一评判标准。

  所谓“外貌协会”,指的是单纯以对方的外貌作为评判标准,泛指那些以貌取人的人。特点是喜欢一切美型的东西,无论人,物,凭一件事物的外在表相判定对其事物的好坏与喜爱。网络上甚至有一个“全球外貌协会”小组,成员们公开宣称:只爱皮相不爱灵魂,好色无罪,花痴有理;而各种贴吧、论坛也聚集了大批“外貌协会”成员。“以貌取人”从贬义词变成了现代潮流。

  81.7%的受访者认为“以貌取人”普通,对此现象不以为怪

  调查结果显示,81.7%的人认为“以貌取人”是常态,只有4.8%认为不存在“以貌取人”,社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孔子有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圣人尚且做不到不以貌取人,何况常人乎?也许潜意识里,很多人都是“外貌协会”的死忠。然而,正因为这种潜意识,在默认“以貌取人”这个“潜规则”的同时,自己也同时被“外貌歧视”。

  48.1%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外貌歧视”

  调查结果显示,48.1%曾遭遇过“外貌歧视” “外貌歧视” 是“外貌”潜规则的产物。

  美貌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根据“物以稀为贵”的经济学规律,貌美的人在恋爱、就业、社交中更有优势。即便在对“外貌歧视”案例大篇幅重笔墨的文字声讨下,也未能动摇“美女”“高人一等”的地位。然而,“天生丽质”毕竟少数,是过去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仙女” ,而现在随着整容技术的发展,“人造美女”大行其道,从娱乐圈至普通平民,整容深入人心。

  网友争锋:

  “外貌协会”元老:

  千千:很多人都说不要太在乎外表,重要的是内在但是我们谁第一眼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不是看他的脸……

  跑跑: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绝对很重要!

  呼呼:30岁之前容貌有影响,30岁之后本事影响更大。

  “实用派”代表:

  悠悠:外表美是短暂的,全受时间、年龄的限制。时间一过,青春逝去,就变成了鸡皮鹤发,哪还有美貌的存在?

  若香:外表美的女人所面临的危险性与威胁性却比外表丑的女人更甚。世上发生的强奸案,几乎全发生在外表美的女人身上,所以美人比丑女多了一份威胁。

  华丽的猪:只看别人外表的人是肤浅的,随意评论别人长相的人是TM缺德的,欠BS的。个人的长相是父母带来的,父母的生养是神圣的,一件如此神圣又伟大的事情就被你的一句话给批判了。外表美丑无法改变(整容不算),人的一生真正值得别人去评论的是内在。一个外表很美的人让人赏心悦目,却过后即忘,但一个内心善良人却会让人回味一生。

  编者后记:在美女经济、快餐文化强烈冲击下,在高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如何让人产生“第一吸引力”,捕获大众视线成为首要目标。所以,“面子工程”由物及人无处不在。大众视野开阔了,审美提升了,对于美的要求也更严苛了,当然美的标准也越来越多元化、潮流化、快餐化。外貌“三分天注”,想要脱颖而出成为焦点,穿衣打扮、美容整形,已经成为了美女必修课;而“外在美”与“内在美”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在进行外貌修炼同时,也要注意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素养,让美丽与气质相得益彰。

  下期调查家人不同意整容就自杀?

  提要:近日,某女因家人不同意其整容而患上抑郁症,甚至想过要自杀,引来众网友围观。

(责任编辑:汪雨莲)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