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医生的“第三产业”
美容院里的化妆师,沙龙里的造型师,她们同样可以塑造出一幅完美的妆容,让人耳目一新,作为整形医生,与她们到底有何差别?你给消费者带来的美和造型师的美到底区别何在?
当你生病在家,痛苦难当,无论你对医院都有多惧怕,你的家人都会以各种手段把你送到医院,然后心急如焚守护在你身边。可如果你向家人提出为了垫高鼻子打算前往整形医院动个手术,住上几天院的时候,你的家人恐怕对你只有如下这句话相送:“吃多了撑的!”。同样是医疗行为,为什么认可度这样相去甚远?
中国人讲“求医问药”,医生是尊者,“医者仁者,医乃仁术”,当高高被供于楼阁之上,受人推崇尊敬。可是在整形医生面前,患者完全可以认为黄金比例的说法简直是胡扯,告你,赔钱,还要加上庸医的罪状。为何同样是医患关系,却更微妙和难以把握?
不知道以上问题大家是否想过,在日趋成熟的医疗美容市场中,医生在里面到底要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是医疗救护者吗?显然不是,整形美容行业的发展基础是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求美意识大爆发之上,是锦上添花的力作,不是雪中送碳的必须,所以医疗行为的认知度更受人群与教育程度的影响,医患关系也更变得微妙如客户一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疑预示着一个医生的新时代在到来,这就是医生的“第三产业”时代,医生的服务意识逐渐被唤醒,无疑要时刻准备好做一个行业服务者,手术刀是眉笔也是理发剪刀,在创造的美的前提下,手段不同而已。
一、我拿什么拯救你——医生的服务意识?
一定有人认为我愚蠢,医生还需要服务意识吗?不需要!就算要服务,可服务谁?在医生眼里,出了钱也一样不是大爷!就算在高度市场化的医疗美容行业,医生还是有条件来摆个谱。
再说到服务,我脑海里先出现店小二的形象,殷勤的抹了桌子,端上茶水,总之就是伺候人的事情,伺候别人的行当历来被认为是窝囊的!医生的职业定位太高了,所有和窝囊有关的绝对要离着远一些。
藐视服务意识是医疗美容行业的积弊,医生以专家的姿态出现,要给你足够的威慑力与权威的无可撼动力。专家需要冰冷的穿着白衣端坐在办公桌后面,这样才够权威,有距离的对着镜子在你脸上比划几下,这样才够专业!这样才让你现在不能说“不”,日后更不敢说“不”。可是面对日趋理性的消费者,这显然是行不通的,拯救行业,先拯救思想,应该从拯救我们最看轻服务意识开始。
唤醒医生的服务意识要的是放下身段与学会沟通。放下医者为尊的身段才能有平和的心态体会别人的需求,当医者与求医者站在同一立场的时候,所想到的问题,所顾及的问题就会心有灵犀了,求医者的美与不美建立在她这个层次的认知上,医生只有先了解这个层次的认知才会找到满足求医者要求的途径,高高在上的医者讲的只能是书本上美的几个比例值,而不是求美者心理的预期值。学会沟通,不要告诉求医者你打算做个“燕式切口”给她,她不懂,她只是想知道你怎么把假体给她垫到鼻子里以后到底是什么效果,有好的服务意识的医生会把复杂的医疗手段通俗化,只告诉你最关心的结果与你最担心的风险与否。好比你去吃饭,你不关心菜怎么做的,你只关心菜是不是好吃,最多询问一下菜的辅料里有没有你忌口的东西。
二、看起来很美——谁来定标准?
整形手术的效果不会再以单纯的流行趋势以及比例数值标准看待,这个标准更主观,受到就医者个性,心理预期,旁人的评价,社会身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顾客满意就是手术的金指标”绝对不是一句空话了,曾经做过一例除皱手术,术后对效果不甚满意,但顾客很兴奋,她对效果的满意与赞许溢于言表,虽然从标准审美的角度看,未来再通过一次手术会有更好的效果,但顾客却已经非常满足于现在,她反复问我:“你觉得不好看吗?我觉得非常好了”我说:“你觉得好看,就最重要!”。医疗求美是个借助于手术刀的一个手段,服务于客户的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只是—-你满意!一切把自己的审美与喜好凌驾于求医者的行为都是有悖于伦理和不道德行为。
听说韩国有一种BB霜,涂抹上之后皮肤就白璧无瑕。只是BB霜洗掉了,该有的雀斑一个都不会少,手术刀也一样,它不过暂时画了一个长久的妆容,终究还是要随着你心理的改变,时间的改变而失去效力,唯一和雀斑一样顽固剩下的是对美追求与审美不断的改变。看重服务的医疗美容行业不需要标准,需要的是对消费者标准的认识和体会。
当医生的服务意识逐渐被重视的时候,医疗美容服务业的医患关系也建立在对求医者的尊重与理解,沟通的各个环节都会以求医者的个人心理标准,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基础之上,医疗美容毫无疑问也是医疗行为,但是它却与几乎所有医疗行为的结果都不一样,他不再以“身体痊愈”作为标准,而是把“心理痊愈”作为终极的追求目标。
三、刀下“窥”利——你当冤大头了吗?
我这个手术被医院赚了多少钱?这是几乎所有客人在消费结束后,都会思考的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因一个处于对比的需要,看看别人花了多少钱,一个是处于对效果期望值的判定,效果越好,计较的就越少,反之亦然。
医疗美容行业的面对的消费群体是特殊的,她们平日里接触这个行业太少了,而这个行业的信息量太花俏了,对外描述的永远都是神话,而医疗行为的专业性也不可能让她们短时间来熟悉了解这其中的情况,所以,在整形的这一行为上她们更容易听信别人,在主观上“注重安全”是她们唯一去把握和判别的,找一流的专家安全,去规范的整形医院安全,甚至去熟人介绍的医院更安全,一切可以证明是安全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成消费的理由。可是为了“安全”你多花了多少钱呢?我曾经给客人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荷枪实弹的运钞车送来一个保护严密的小箱子,打开里面装着一个乳房假体?你怎么看?客人说,这个假体贵重呀?贵重就意味着好,意味着安全,意味着客人在有条件的基础上愿意花大价钱去买这个假体,意味着在购物假体之余你也要购买银行的押运服务。求美者的心理复杂多变,当你走进来的整形医院的时候不仅仅被赚去的是手术费,还有更多的是满足你心理所需的服务费。任何消费都提倡理性消费,任何消费者都怕当“冤大头”,理性的消费并不仅仅是指寻找最合适的性价比,而是在寻找符合自己消费水平与自身身份特点的商品。
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原因,在价值规律还在积极发挥作用的时候,我觉得收多少钱划算已经不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收了这些钱,是不是让你在服务上,心理上得到了平衡与满足才该是所有求美者在刷银行卡的时候问自己的。
四、你是我的玫瑰,我的花——走专业化路线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半夜去挂专家号,就要找某某去看某某病,可谓千辛万苦。鄙人偶尔也遇到这样的客人,就要让我动刀子,窃笑也窃喜。可以预见在日后的医疗美容市场,随着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健全,优胜劣汰之后,专业的细分划必将成为发展趋势,市场越细分,精细度越高,一方面为医疗美容机构的生存发展指明了道路,一方面满足了形形色色的消费者的特色化需求。
